本报讯 9月1日,“走进市办实事见证民生项目”青岛市医疗保障局机关开放日活动举行,市医保局晒出今年以来的成绩单。据悉,“医保惠民十件实事”十件实事紧张顺利,多件实事和老人息息相关。推出“琴岛e保”老人也能买
据了解,上半年,全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03.79万人,同比增加了23.4万人;全市医保基金支出120.5亿元,同比增长11.3%。共为50万名住院患者报销医疗费56.3亿元,人均报销11200元;为58.1万名门诊慢特病患者报销24.3亿元,人均报销 4200元;为4.3万名大病患者报销医疗费23.1亿元,人均报销5.4万元,大病患者平均报销比例74%。
以往,老人一般超过60岁很难买到百万医疗险,而作为青岛市首款政府参与指导的个人商业健康补充保险,“琴岛 e保”不限年龄、不限职业、不限身体状况、不限疾病史且无需体检,80岁的老人也能买,这成为保大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惠民产品。该产品自5月9日正式上线,截至6月30日投保期结束,全市有139万个家庭参保,参保人数超过211万人。截至8月25日,共理赔785人次,理赔金额332万元,人均赔付4230元,最高一例赔付33.4万元,有效发挥了保重疾、防风险的作用。
提升农村长护险让失能老人安享晚年
早在2012年,针对青岛老龄化发展速度快、基数大、程度高的情况,青岛就已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今年,青岛将“实施农村护理保险提升计划”列为市办实事大力推进,出台了《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办法》,为城乡7万多名重度失能人员建起了护理保障的坚实屏障,让更多农村失能老人安享晚年。
截至6月底,全市支付护理保险资金2.3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全市享受待遇人数达到3.8万人,其中农村居民新增8000多人;全市新增定点护理机构85家,达到966家,护理服务队伍扩大到2万人。形成了以居家为主、机构为辅的医养照护新格局,农村地区失能失智人员也能更多地享受到长护险待遇。
提高门诊保障减轻“两病”患者负担
今年,市医保局将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了 30元,由人均698元提高到728元,高于全国全省标准(580元)25%,年补助总额达到34亿元。
目前,高血压、糖尿病“两病”居民门诊报销比例提高至60%,同时加强了“两病”门诊保障管理服务,落实长处方制度,“两病”患者可一次性带药3个月,减轻了“两病”居民的门诊用药负担。增加了门诊慢特病病种,自4月1日开始,将成人迟发性运动障碍等5个病种纳入青岛市门诊慢特病管理,保障了6种国家谈判药品在门诊能开药、能报销。
(记者 许瑶)
新闻推荐
从小开始学吹口琴,至今已经吹了半个多世纪,退休后只要有口琴班,总会想法设法去学学,这个对口琴着迷的人,就是家住青岛市市北区...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