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铁流著人民文学出版社青岛出版社对于中国革命的文学书写,作家们一直在做各种探索和努力,这些年来,时常有各类作品涌现,近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青岛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靠山》就是其中的优秀之作。这部作品是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一份文化厚礼。洋洋洒洒近五十万言的作品,再次把我们带到历史的深处,生动呈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刻彰显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博大内涵。
《靠山》的作者铁流,现任山东作协副主席,在长期的文学实践中,他钟情于报告文学,笔尖游走于历史与现实的两端,著有《国家记忆——一本共产党宣言的中国传奇》《中国民办教育调查》《一个村庄的抗战血书》多部作品,并获得过鲁迅文学奖等众多文学奖项。
过去反映人民群众支前的类似作品,大都是取一个横截面,而《靠山》以全景式、立体式的宏阔图景,饱含深情地描绘革命年代尤其是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动人故事。铁流清楚人物塑造、细节展现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这部作品还引用了很多那个年代的歌谣,呈现了多地各异的风土人情,从各个角度关照现实和人物命运。他本着写得“好看接地气”的原则,努力让非虚构的文字具有文学的吸引力和审美性。
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就是鱼儿和水的关系,相互谁也离不开谁。《靠山》中,铁流将最具温情的文字和篇幅,留给了积极参与支前工作的女性们。这些女性在中国革命史上是真正的无名英雄,这些伟大的女性,是送儿子抗敌的母亲,是出生后很少见到父亲的女儿,是无数前线战士的姐妹,也可能是等待丈夫归家的妻子,而同时,她们也用自己的双手,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前线战士们的供给。
作品中,很多无畏的女性书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哑巴农妇明德英为了受伤的抗日战士有一口水喝,她解开衣扣奉献自己的乳汁;日军扫荡沂蒙山时,崔立芬果断收养八路军夫妇刚出生的孩子,而自己的孩子却活生生饿死;孟良崮战役中,32名女性为冲锋的战士们,用柔弱的身躯在水中架设起浮桥;淮海战役中,18岁的朱永兰带领600多人的独轮车行走在漫天风雪的支前途中,即便遍体鳞伤也不言悔……这样的感人故事在《靠山》中,还有很多很多。在中国革命的每个时期每个阶段,都可以看到女性的身影,她们是中国革命的参与者,也是贡献者。阅读此书,笔者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广大人民群众,才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最有力的靠山。
虚构的东西,远远没有现实生活精彩。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本质特征,然而报告文学又不能止步于真实,还需具备文学的生动性、思想性和可读性。为了写出优质的报告文学作品,铁流是花了一些“笨功夫”的,同时他也是那种具有使命感的作家,早在2007年,他就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去“打捞”这些故事,并且要用非虚构的文学笔法,最大可能地还原真实。为此,他为创作《靠山》,前后花了14年,足迹遍布山东、湖南、河南、河北、江西、陕北、江苏等地,对上世纪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支前活动的亲历者及其后人进行了走访,记录笔记上千万字,并查阅各类文献,形成庞大内容储备。在《靠山》中,上百个详细的支援前线故事,涉及到上千位来源真实的人物形象,都是扎实采访的结晶。这部报告文学,几乎浓缩了1921年至1949年间完整的人民群众支前史,这个革命主题的报告文学写作,并不多见。
阅读《靠山》,带给笔者四个方面的启示,其一是从文学主题方面看,革命战争年代各种动人故事,就是一座文学的富矿,需要作家们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进行多样化的书写,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革命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依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其二是从写作态度方面看,作家们要写出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的作品,必须扎根生活,在广阔的天地里向生活学习、拜人民为师,从铁流的作品中不难看出,深受老作家柳青的影响;其三是从表达内容看,无论是小说也好,报告文学也罢,文学必须塑造鲜活的人物,人物带动故事,故事反过来宣扬人性的真善美;其四是从文学的教育功能看,文学从本质上讲就具有文以载道的作用,不能教育人、引导人的作品,就不是好作品,这种作品不能和时代同频共振。
总体上讲,《靠山》是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与中国共产党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生动写照,用这些故事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既是重要的时代表达,也能让我们在感动中找到精神之源,继续砥砺前行。
新闻推荐
商业保险也能买、失能老人有保障……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