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开海以后,青岛各个渔港码头人流络绎不绝。一边排队出,一边排队进,买好的人满载而归心满意足,没买的人迫不及待望眼欲穿,这份对海鲜的稀罕劲儿,绝对是外地人难以想象的。3日下午,记者来到沙子口南姜码头,加入买海鲜大军。这里价格和市场基本持平,但能“淘”到好货,冲的就是这份新鲜和气氛。
从个头到新鲜度价格不一样
当天下午2时,涨潮的海水慢慢涌入港口,出海的渔船陆续回港,沙子口南姜码头已经聚满了来买海鲜的市民。“刀鱼15元一斤15元一斤昂!”“给不给挑?”“15元一斤嫩还挑什么?!”“来两斤!”整个码头上,这样讨价还价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热闹劲儿丝毫不逊早市和大集。
打探一圈记者发现,海鲜的价格取决于个头、新鲜度——两三指粗的活鳗鳞,45元一斤,指头粗细已经不动弹的小鳗鳞,18元一斤就能买到。银光闪闪的刀鱼28元一斤,但如果表面变得斑驳,立刻跌到18元一斤。舌头鱼就更不用说了,胳膊长的大舌头身价惊人,高达110元一斤,但如果掌心大小的“小不点”,6元一斤就能买到。
除此以外,10元一斤的虾虎,15元一斤的笔管,5元一斤的小黄鱼,18元一斤的鼓眼,都是市民争买的抢手货。青岛人爱吃小海鲜,会做小海鲜,便宜实惠的小海鲜是上好的选择,小鼓眼、小舌头裹面炸,笔管炖个豆腐,虾虎清蒸,小黄鱼放上酱油一炖——这大概可以算得上是青岛家庭餐桌的极佳配置了。1.5元一斤的红头鱼简直达到性价比的巅峰,过油煎一煎再炖,味道那是一个鲜美。
从船上到车上海鲜“不下地”
一条条渔船靠岸,一筐筐海鲜下船,活蹦乱跳的虾爬子,哧溜哧溜的鳗鳞,扑棱水花的石夹红,水灵灵的小笔管,比小臂长的舌头鱼,新鲜海货刺激了所有人的购物欲,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买买买!
南姜码头的船老大刘昌森刚刚靠岸半小时,船上已经空空如也,一筐筐海货刚一下船运到摊上,就被市民们瓜分一空。“海鲜们”甚至都没下地,就被市民们装进袋子拎上车带回了家。“今天凌晨两点多出的海,下午一点半回来的,我们船是拖网,收获不错,啥都有。”刘昌森很满意。
从水桶到小拖车十八般武器上阵
来码头买海货的市民,不少人很有经验,拖鞋、短裤,防晒衣物全副武装,随身挎着的桶用来装海鲜很是方便,有的嫌一个桶不够,用小推车上下绑俩桶,大有不装满不罢休的架势。有的大客户干脆直接成筐往外拖。张先生为酒店采购海鲜,刚收了一筐立虾,饱满、红润,色泽好,20元一斤,他很是满意,直接包圆了50斤。市民陈泽堂每年开海都要和老伴儿来南姜码头买一买,否则总觉得心里空空的,两位老人喜欢蟹子,尤其是石夹红,“肉多,鲜,就好这一口。”老伴挨着摊仔细问价挑选,最终看上了一家,“20”“15行了”“18吧”,个头虽然不大,但很是活泛,看起来肉鼓鼓的。
在往外走的路上,记者还看到两位外卖小哥的身影,还以为是渔码头开通了外卖服务,上前一打听,两位小哥乐坏了:“不不不,我们不是来送外卖的,我们是来买海鲜的。”原来外地打工的小哥得知开海,想来凑个热闹,买点海货回家尝尝。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高静文
开海馋了外地人首日近3万箱快递离青
开海后,为了能让外地的亲朋好友吃上新鲜美味的海鲜,许多市民都在购买海鲜后,第一时间选择快递,把心意寄送到全国各地的亲友家中。仅9月1日当天,青岛顺丰就寄递了近3万箱海鲜。
为了将原汁原味的海鲜送到消费者面前,今年青岛顺丰在各大码头和海鲜市场增设近150个触点和营业点,也按需储备了400多个小哥,下沉到各大码头和海鲜市场进行专业的揽收。针对不同的海鲜、不同的规格,青岛顺丰新增了不同的打包方法和纸箱、泡沫箱规格,在不过度浪费包装材料的同时满足各种海鲜打包需求。
新闻推荐
“兄弟连”三胞胎的口粮有着落了 合生元母婴救助基金伸援手 提供60桶奶粉价值近万元
本报9月3日讯晚报追踪报道的城阳三兄弟有了最新进展:兄弟连的口粮有着落了,小家伙们又长大了!通过本报的报道,合生元母婴救助...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