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徐玮苓刘姮通讯员战华
疾风知劲草,危难见英雄。无论是在如洪水猛兽的疫情中,还是如涓涓流水的平时工作中,市北卫健人都彰显出一支实力过硬队伍的底蕴与素养。医疗救治、流调溯源、核酸检测、集中隔离场所医学观察、疫苗接种……市北卫健系统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在局党组的号召下,夜以继日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忠诚履职担当,全力以赴战斗,有力发挥了抗疫主力军和排头兵作用,为100多万市北人筑起了一道疫情防控的坚实防线。
镜头>>>市北区卫健局
44名机关干部下沉一线
市北区自3月底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截至目前共开设44个接种点,市北区卫生健康局局机关派出44名联络员包联接种点督导协调疫苗接种工作,每日与市北区疾控、接种点医护人员和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紧密对接,密切配合,及时解决接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力保障了疫苗接种相关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特别是在疫苗接种攻坚阶段,联络员们与医务人员同时到点同时结束,有的家里老人生病住院,只能请陪护照顾;有的家里孩子升学考试,也根本无暇顾及;同时还要兼顾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付出了更多的辛苦。特别是6月底第二针疫苗攻坚阶段,周六周日两天都要在接种点驻守,有的联络员就干脆住在了医院。
镜头>>>市北疾控中心
全员参战,日夜奋战在一线
市北区疾控中心作为疫情防控的突击队,把打赢新冠疫情防控的硬仗作为最重要的使命,不胜不归。自今年1月全国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以来,区疾控免疫规划科和接种点的医务人员便开启了“白加黑”“5+2”工作模式,24小时在岗。每一支疫苗都查验条码,确保不出任何纰漏,半夜12:00回家,凌晨4:00起床甚至通宵不眠,早已成为大家的工作节奏。截至目前,一共完成了180余万剂次的配送任务。
今年,国内暴发了多起聚集性疫情,集中服务点的任务也特别繁重,他们肩负着国内中高风险来市北区的核酸检测任务,24小时“不打烊”,风雨无阻、日夜奋战,最多时一天需要为2000余名来青人员提供核酸检测,工作人员下值班点后防护服早已积满汗水。
摸排确诊患者行动轨迹、分析研判密接者是否有风险;指导、培训街道工作人员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现场实地察看工作流程是否有漏洞,如何进行提高和整改……在市北区的四所隔离酒店里,还有一群市北疾控的幕后英雄,他们是守护人民健康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
镜头>>>爱德华接种门诊
再晚也要让群众种上疫苗
“好的,您反映的问题我们会马上帮您解决。”对于青岛中信国安医疗集团预防接种总负责人杨子花来说,解决疫苗接种期间各类咨询、人员调配、物资调配、处理投诉、化解员工因劳累产生的情绪等等问题已经是家常便饭。
从1月至6月,这位58岁的“铁娘子”管理着中信国安所属11个门诊,带领着以90后为主的接种团队,完成了40万剂次的新冠疫苗接种任务。“很多在周围上班的市民都是中午过来接种,为了保证第一时间让大家接种疫苗,有时候都顾不上吃饭。”杨子花告诉记者,为了建立起免疫屏障,让市民做到应种尽种,哪怕晚上12点有市民来接种疫苗,也要给居民打上。“我们晚上八点半停止接种都算是比较早的了,而且停止接种后还要进行打扫、消杀、上传数据、接苗等多项工作,一般都会忙到凌晨。”有时候需要晚上接苗,杨子花甚至连家都不回,直接住在疫苗接收点旁边的小旅馆里。
镜头>>>佳家康疫苗接种点
接种动作,每天重复千百次
早晨7点,当人们还没有从睡梦中醒来,四方街道金华路佳家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就忙着接种准备工作。“我们从今年三月底开始全民疫苗接种工作,直到今天,也没有休息过一天,五一、端午等等节日更是我们接种疫苗的高峰。门诊上午接种儿童计划免疫,下午接种新冠疫苗,中午和晚上还要分别进行消毒,确保接种环境100%安全。”佳家康院长崔盼盼介绍,他们抽调出18位医护人员负责疫苗接种工作,抽液、消毒、注射、按压……简单而又枯燥的动作在一天内要重复数百次到千余次,由于频繁开启疫苗瓶,有的护士带着手套的手都被磨得又红又肿,破了皮。
镜头>>>移动接种车
放心不下,出院马上回一线
“从疫情发生以来我一直坚守在一线,从之前的核酸检测到现在的疫苗接种,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儿子也是学医的,一直以我为榜样。”人民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护士郝秋芬笑着说。
3月初,郝秋芬被抽调到移动接种车负责疫苗接种工作,至此她每天从早上七点干到晚上十一二点,从未有过一天休息。长期下来,郝秋芬练就了一双接种“快手”。速度的背后,是大家看不见的艰辛。“手都是这样上下的重复动作,一天下来上臂这些部位会酸痛,手这边按下去都会疼,因为我在我们接种点是年龄最大的护士,我就安慰那些年轻的护士,没事忙过这一阵就好了。”郝秋芬说,其实这样高强度的工作让她也吃不消,但是为了给同事作表率,她每天都笑脸面对每一位同事,每一位居民。
7月23日中午,郝秋芬在台东步行街移动接种车接种时,突发急性心绞痛由120车就近送往海慈医院急救,经过2个小时的抢救基本脱离生命危险,住院观察治疗,“我只住了五天院,想到我倒下其他同事负担就重了,于是出院第二天我就回到流动接种车上,这没办法,你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必须是靠上”郝秋芬说。
镜头>>>临时疫苗接种点
与时间赛跑,5天建好接种点
2021年3月高付广接到一通求助电话,大港街道军康社区急需一处临时疫苗接种点,时间紧任务急。高付广丝毫没有迟疑,放下电话就开始筹备各项事宜。租场地、采买设备、配备专业疫苗接种团队,仅仅5天时间,军康社区的临时疫苗接种点便投入使用,高付广用他的敬业精神刷新了“市北速度”。自3月份建成起,该临时疫苗接种点已为7万多人接种疫苗。
疫情发生以来,普济医疗在高付广的带领下一直首当其冲,站在抗疫第一线,下属的洛阳路、开封路、阜新路三个卫生服务中心先后开展隔离人员随访登记200余人次,开展解除留观检查150余人次。2020年大年初一,高付广几经周折采买到8000L医用酒精、2400个口罩、120服预防中药、50个红外线额温枪,马不停蹄地免费分发到各疫情防控点。
市北区首个隔离点建立后,高付广主动报名成为隔离点的第一批医务人员,并参加了为期14天的第一个隔离周期的疫情防控工作。在高付广的身上,折射出市北卫健人的影子,再难的问题,只要找到他,他就能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
新闻推荐
老师:用心用爱上好每一节课在青岛老年生活大学开学仪式上,来自英语初级班的韩仞千老师代表全体教师发言,“新学期,新开始,我们...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