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青岛 今日即墨 今日胶州 今日平度 今日莱西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今日青岛 > 正文

用工匠精神打磨城市品质

来源:青岛早报 2021-09-27 06:42   https://www.yybnet.net/

中秋时节,崂山石老人沙滩上游人如织,路边鲜花朵朵。文明崂山,更美的是人的风景。路口有一抹“崂山红”,志愿者在疏导交通。垃圾分类宣讲团员、平安志愿者、环卫工人、网格员……他们用自己的热情与智慧,绘就一幅幅让人心动的文明图景。

这一幅幅文明图景的背后,是崂山城市管理的仔细考量。

崂山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崂山区以工匠精神打磨城市的每一寸肌肤,以精细化、精准化管理提升城市的内涵与颜值,让城市成为居民身边的精神家园,可以诗意地栖居,让城市之美迸发柔性力量,让崂山“文明生产力”进一步提升。

“马路办公”解决问题推出崂山速度

堵住窨井伤人的漏洞、理顺杂乱无章的“绊脚”线缆、清理背街小巷的卫生死角、美化绿化城市的“脸面”……长期以来,崂山区城市管理局不断清查城市问题,紧盯市民关注热点,第一时间落实第一时间处置,在城市管理精细化、精准化中下足绣花功夫,上下一盘棋合力营造整洁舒适的城市氛围。

9月8日上午,接到群众反映松岭路科大路地铁站B口附近电线杂乱问题,下午,崂山区城市管理局组织调度联通、移动、电信、广电、铁塔等相关通讯单位,对此处问题处置,发现部分弱电线中断已成为废弃线缆,工作人员马路现场办公,按线缆线路寻找到源头,一天之内全部清除。

同时,在今年汛期期间,崂山区城市管理局坚持“马路办公”,加大对辖区各排水管道、排水设施、市政工地等安全巡查力度,及时清理辖区主次干道各排水口和雨水篦子上的垃圾、树叶、树枝等易堵物品。实行24小时值班巡查,将防汛物资、人员提前安排,提前部署,提前到位,分班次对辖区低洼地段等易形成积水路段不间断循环巡查和重点疏通清理,确保排水设施畅通。

“城管+N”联动 解决难题彰显崂山温度

前期,崂山区数字化信息采集员在日常巡查发现,崂山路25号依云小镇姜哥庄路一处窨井存在下沉情况,第一时间拍摄现场照片上报到崂山区数字城管平台,平台迅速转办。

经工作人员现场进一步查看,此处井盖使用时间较长,井盖处于交通路口右转车道中,周边车辆通行量大,从而导致周围路面严重破损,引起井体下陷,极易造成车辆损坏、交通事故、噪声扰民等问题,而且,此处车流量较大,如果来往车辆车轮陷入其中,引发交通事故,轻则车辆刮蹭,重则危及人身安全,给周边居民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不便。

井盖遍布城市街道,虽不起眼,却往往与市民的日常出行息息相关,部分井盖成了“地雷阵”“陷人坑”。为维护市民日常出行安全,崂山区积极排查辖区内窨井,通过建立窨井盖联席会议制度、制定窨井盖应急处置规范、探索应急型井盖样式、摸底井盖台账信息等措施,不断在精细化管理方面做有效尝试,对群众反映的井盖问题高效处理。

对于权属不清的问题窨井,崂山区城市管理局及时组织各单位现场排查落实确权,形成“城管+N”联动机制,建立城管+执法、城管+公安、城管+工信、城管+供电、城管+通讯公司等“城管+”模式,合力解决窨井盖问题。今年以来共处置560件窨井盖问题。

下一步,崂山区将继续增加调度频次,加大窨井盖整治力度,明产权、定责任、堵漏洞、全方位巡查、跟踪落实回头看,逐步使窨井盖进入“静音模式”,切实加强城市窨井盖的安全管理。

“开门办城管”共享共建打造崂山模式

青岛市开门办城管的开放场景下,崂山区进一步打开大门,用好12319城管热线、微信公众号、崂山融媒“创城市民眼”等民众沟通渠道,构成立体监督网,使问题早防止、早发现、早解决。同时,在疑难案件中探讨部门间的工作策略,在市容环境“门前五包”中听取商户意见,在城市环境精细管理中采纳市民建议,广泛听从各方好方法好创意。通过“星期三问城管”崂山接线日活动,不断提高政府职能部门“为民办事、为民解难”的能力,真正把群众小事当成天大的事来对待,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难题。

针对目前情况,崂山区城市管理部门围绕破解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优化“建设+管理+服务”三轮驱动模式,全力提升城市管理层级。崂山区以问题为导向,打响城市管理精细化、市场化、智慧化、社会化同步提升的马拉松战役,在提高管理水平上持续用力,坚决做到建管合一。结合全区网格化治理模式,探索建立权责明确、管理精细、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的新时代城市大管理体系,实现了数字化平台与“三建联动”网格化平台的连接,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截止到目前,全区数字城管平台共接反映问题10万余件,已处置问题结案率达98.71%。

城市“微治理”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人行道板恢复、标识标记、城市排水检查井防坠落、防行道树病虫害……在今年全面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中,崂山区城市管理局按照“整体改善、专项整治”的工作思路,将12大类,共1200多个小类纳入城市 “微治理”,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这种城市“微治理”模式,在全市尚属首创。

今年,崂山区城市管理局启动了背街小巷路面微整治行动,全面开展临路一侧商业网点门前破损地面和小区破损出入口的维修整治工作,目前已对城区7个区域,约30余个点位进行了梳理,列入了整治计划。

崂山区城市管理局道桥科科长刘晓峰介绍,很多小区在靠近道路一侧设置商业网点,网点建筑至道路边界之间预留公共区域,主要是承担行人通行,网点经营的进出车辆通行、停放等作用。房产开发单位在建设该区域时,一般采用石材或者道板材质铺装,小区建成并验收通过后会委托物业进行管理。因网点经营,上车比较频繁,再加上存在管理疏漏等原因,易导致该区域的地面出现铺装坑洼不平,破损等情况,给群众出行造成不便。

由于该区域位于市政道路红线范围以外,属于小区产权,按照相关规定应由对应产权人进行维护维修。本着“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思路,崂山区城市管理局向前一步主动作为,制定整治方案。从今年7月份开始,崂山区城管局对辖区内小区临路一侧商业网点破损地面摸排、登记。针对不同位置,结合现场铺装情况及周边环境,相关科室制定了沥青混凝土、荷兰砖、水泥混凝土、花岗岩板四种处置方案,并且经过比对后,最终优先选用沥青混凝土。

目前已对城区7个区域,约30个点位梳理,列入了整治计划。以秦岭路西侧网点门前破损地面集中整治为试点,对破损面积较小的地面,先行采用道板进行修补,可以随铺随走,不会因设置围挡而造成堵塞;对于破损面积较大的路面,则设置围挡,采用沥青混凝土进行铺设。通过试点效果,以提炼出投资小、可复制、易推广的实施标准,为后续的整治工作指明方向。

“我们将坚持开门办城管、温情办城管、智慧办城管,全局上下以解决全区人民群众的身边事作为目标导向,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在与民共治中应变局开新局,切实提升崂山区城市品质。 ”崂山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陈勇通讯员 董福杰 张文昊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出手!好心扶起摔倒老人

早报9月26日讯近日,在青岛地铁站内,一名八旬老人摔倒后,地铁姐妹花第一时间暖心救助。摔倒的是老人,扶起的是人心。而这就是...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用工匠精神打磨城市品质)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