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青岛 今日即墨 今日胶州 今日平度 今日莱西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今日青岛 > 正文

瞧,养老院里来了小鲜肉 在护理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高学历年轻人开始加入养老服务大军

来源:半岛都市报 2021-10-13 00:37   https://www.yybnet.net/

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刘笑笑李晓哲

辞去了公立医院护士的工作,95后小伙聂鹏宇一头扎进了养老院,成了青岛市社会福利院里最年轻的养老护理人员。在9月24日至26日举行的山东省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上,聂鹏宇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专业的实操技能,在全省16个地市代表队的5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说到养老院,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老年人”,似乎很难和“年轻”扯上关系。但是,随着近几年养老行业的发展,青岛市不少养老院也开始引入“新鲜血液”,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甚至00后加入到养老服务大军中来。重阳节来临,记者连日来走访多家养老机构,走近那些天天与老人们打交道的一线年轻“养老人”。

“95后”成了老人们的贴心人

阳光、帅气、爱笑……初见聂鹏宇,很难把这个仿佛青春偶像剧走出来的年轻小伙子,与“养老护理员”这个名称联系起来。

今年26岁的聂鹏宇,已经是一名在青岛市社会福利院工作3年的“老护理”了。他从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毕业后,先是在老家潍坊的一家公立医院做了一年的护士。2018年,聂鹏宇辞去护士工作,转身投入到了养老行业。

“王大爷,今天中午吃的啥,胃今天有没有不舒服啊?”“大叔,你是不是又光吃饼干,没好好吃饭啊?”“下午又出去遛弯了吗?”“来,咱们一起来活动活动腿”……10月9日下午,聂鹏宇例行查房。每进一个房间,他都会亲切地跟每一位老人打着招呼,对每位老人的生活习性都非常熟悉。有的老人原本躺在床上休息,一听到聂鹏宇的声音,会赶紧欣喜地慢慢爬起身来。聂鹏宇离开房间的时候,有的老人还会跟着出来,远远望着他离开。

聂鹏宇的主要工作是为老人提供日常护理和康复训练,每天要为自己负责的50多名老人检查身体、送药服药等。福利院的老人们都是没有家属、没有经济来源的“三无老人”,因此也格外让聂鹏宇心疼和上心。除了例行检查,他都会跟老人们聊上一会儿天。时间长了,老人们都喜欢这个说话始终带着笑,脾气特别好的小伙子。尤其是疫情期间,由于养老机构封闭,老人们无法外出难免情绪受影响,聂鹏宇更是天天去陪老人们聊天、解闷。

作为一名“95后”,这个在父母眼中“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年轻人,如今却是养老院里最受欢迎的小鲜肉。得知有的老人喜欢吃饼干、猪头肉,聂鹏宇隔三岔五就会给老人买些送来。每次下班后要去采购生活物品,他也不忘跑去问问老人们有什么需要,顺便帮忙捎带。老人们每次看到聂鹏宇带来好吃的都会非常开心,非要拉着他一起分享。因为天天与老人在一起,聂鹏宇和护理的老人们之间也有了深厚的感情,福利院里智力残障的周大叔,一看到聂鹏宇就咧开嘴笑,打招呼的方式就是来个大大的拥抱。

多了更多牵挂的爷爷奶奶

进入养老行业,还成为了一名年轻优秀的养老护理员,聂鹏宇之前也未曾想过。

聂鹏宇从小便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高考后填报志愿,爸爸说,报护理专业吧,男生少好就业,聂鹏宇想都没想就报上了。结果真如爸爸所言,全班50个学生,只有5个男生,聂鹏宇成了名副其实的“香饽饽”。专科三年毕业后,跟大多数同学一样,聂鹏宇进了老家的三甲医院,成了一名男护士。

在医院,聂鹏宇的工作是遵医嘱输液、换药等,除了有点累外,工资待遇比较可观。就在他以为一辈子都会在医院工作下去的时候,2018年,他看到了青岛市社会福利院的招考信息。这一次,他自己做决定,想要换个工作。“一开始我的家人和朋友们都反对,觉得护理专业的大学生去干养老,不仅大材小用了,还有点像‘保姆’,理解不了。”但在聂鹏宇看来,养老是朝阳产业,随着老龄化趋势,将来越来越多的老人会走进养老机构,需要得到专业的护理,这也是促使他选择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主要原因。就这样,聂鹏宇坚持己见,走进了养老院。

来到养老院后,聂鹏宇慢慢发现,这里和医院完全不同——医院里更重要的是治病救人,而养老院的老人更多的是需要人文关怀。尤其是福利院的“三无老人”,他们需要家人般的关爱。因此,除了发挥“科班出身”的优势,聂鹏宇还用上了自己的另一项“特长”。“我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上学后,爷爷奶奶又搬去了我家楼下居住,因此在外出上学以前,放学就往奶奶家里跑,能哄得奶奶天天笑得合不拢嘴,一时看不见就想得慌。”

果不其然,聂鹏宇的这份爱心和耐心派上了用场,他很快跟老人们打成了一片,成了老人们眼中的亲人,而他也从心里把老人们当成了亲人。有一次,一位老人身体突发状况,聂鹏宇陪同老人去医院救治。当医生问“谁是病人家属”的时候,聂鹏宇下意识地连忙回答:“我就是。”

“以前,我心里牵挂的老人只有爷爷奶奶,现在多了更多需要牵挂的爷爷奶奶。”聂鹏宇说,每天下班回家,他经常会跟女友分享这些可爱的爷爷奶奶们身上发生的趣事,潜移默化中女友也对老人们上心起来,对自己的工作更加支持了。

养老护理大赛上一举夺魁

由于平时工作表现出类拔萃,聂鹏宇被社会福利院推荐参加了养老护理员市级选拔大赛。为迎接山东省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从今年7月份开始,青岛市在全市养老护理员中开展层层培训、层层竞赛活动,通过区(市)竞赛、市级选拔大赛,选拔出40余名优秀选手组成青岛代表队,并开展了历时一个月的强化训练,聂鹏宇是其中“唯二”的男护理员之一。

经过理论知识考试与实际操作技能考试两个环节的激烈角逐,聂鹏宇脱颖而出,取得了二等奖,代表青岛参加了山东省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没想到,在全省16个地市代表队的比拼中,聂鹏宇又一举夺得一等奖。

回想起参加比赛的情景,聂鹏宇记忆犹新。他说,养老护理技能主要是考查生活照料、基础护理、康复护理以及心理辅导几个方面。由于照顾老人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因此在竞赛环节中,对于细节的要求非常严格。比如在情景题中,选手们要小心翼翼,避免因为操作不当让老人身体不适。考题中的服务对象是一位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因为把床单弄脏了,需要护理人员更换床单。另外,由于天气凉,晚上需要给老人用暖水袋保暖。

比赛中,聂鹏宇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翻身,然后将床单卷到老人的身下,清理床褥上的渣屑。“奶奶,你感觉新床单舒服吗?”他一边操作,一边和老人交流,观察老人的情绪变化,并在照护服务中进行疏导,防止老人出现不良情绪。从服务前的准备工作,到服务结束后整理好床单被褥,每一个环节都细致入微。

也许是科班出身的原因,聂鹏宇学起养老护理知识来上手非常快,实操技能考试分为居家、社区和机构三个养老场景共30个操作,他都能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接下来,他将有望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的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

聂鹏宇说,很多人不了解养老护理这个行业,认为门槛低,不需要专业技能要求,养老护理员都是由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人群组成。但是事实恰恰相反,他认为养老护理是一项专业程度很高的职业,“科班出身”的年轻人更能知道老人需要什么,而且操作也更加专业、规范。让聂鹏宇对养老服务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的是,在他参加的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中,“90后”的参赛选手占到了三分之一。

本想过渡,却留了下来

跟聂鹏宇不同,1987年出生的张蕊在2014年从青岛科技大学药剂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选择进入养老院工作,只是“想过渡一下”,再择机寻找一份满意的工作。但是没想到,进了养老院,她却再也没走掉,一干就是七年,如今已经在福彩四方养老院从事管理工作。

“奶奶,我来了。你上午干吗了呀?”10月10日上午,一走进王奶奶的屋里,张蕊就亲昵地挽住老人的胳膊,凑近她的耳朵询问。老人见到张蕊立马笑起来,拉着她的手闲聊起来。

86岁的王奶奶在这家养老院已经住了11个年头,看着张蕊从刚毕业的小姑娘,变成了孩子的妈妈,成长为养老院的管理人员。“张蕊真是个好孩子,对我们这些老人太上心了,每天上班都来看我们,陪我们聊聊天说说话,就像自己的亲孙女一样。”王奶奶对张蕊赞不绝口。

因为喜欢张蕊,跟养老院的很多老人一样,王奶奶以前生怕这个高学历的年轻姑娘会在这里待不长,说不定哪一天就辞职走了。走,还是不走,张蕊确实纠结了很长时间。

研究生毕业那年,张蕊应聘进入了养老院的药房,干的是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自己的同学大多数进了医院或者药企,张蕊成了大家眼中的“异类”,大家都为她感到可惜,“那么高的学历,却从事起点那么低的工作。”

当时张蕊也并不了解养老行业,她心里的打算是先找份相对轻松的工作干着,然后备考公务员或者事业编。此后不久,张蕊被抽调去参加全市老年人自理能力评估项目。大半年的时间,她跟着项目组跑遍了青岛市大大小小的养老机构,见到了形形色色的老人。

参加评估项目的头一个周,张蕊就

有些崩溃,坚持不住了。“看到了太多失能失智的老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也参差不齐,有些老人晚年被照顾得很好,有的却差强人意,对我的触动特别大。”此外,在评估过程中,张蕊也会遇到被老人家属误解和责骂的情况,一度让她产生迅速离开养老服务行业的念头。

但是,评估项目要坚持做完。也正因为这大半年的深度调研,让张蕊对养老服务行业有了日渐清晰的认识,“这个行业真的很需要专业的养老从业人员,只有更专业更规范,才能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服务。”

评估项目结束后,返回岗位的张蕊开始主动走近老人。性格内向的她,以前特别喜欢独处,一天不跟人说话也很正常。而经过大半年的锻炼,张蕊喜欢主动找老人说话了,嘴巴也变得甜起来,整天奶奶、爷爷地叫着,有时候跟老人聊天,一聊一个上午都没问题。

那时,老人们跟张蕊聊天的时候,经常会冒出一句话,“你可不能走啊”。“不走了,留下来好好干。”张蕊最终做了决定。

亲人般双向奔赴的关爱

很快,张蕊从药房调到了养老院办公室,成了一名管理人员。彼时,距离她毕业刚满一年,也足以看出养老院对于高学历养老护理人员的渴求和重视。

到了办公室,张蕊跟老人们打交道的机会更多了起来。这个老人不会用手机用平板电脑,会立马给张蕊打电话让她教一教,那个老人有心事,也会找她聊一聊。只要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老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张蕊。而张蕊也从不厌烦,老人一个电话,她就立马赶到。

由于负责生活照料的护理人员平时工作较忙,张蕊便更多地关注老人们的心理需求。有一次,她去一名老人房间探望老人。聊了没几句,老人便落了泪。在张蕊的安抚下,老人吐露原因。原来老人泌尿系统出现感染,给生活带来了影响,进而导致情绪低落,甚至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张蕊迅速通知医护人员为老人诊断治疗,并天天去看望老人,很快老人不仅身体康复了,心情也好了起来。

张蕊发现,其实老人们的需求非常低,低到哪怕是只为老人做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会让老人们特别感动。这些微小的付出,都被老人记在了心里。平时,张蕊经常会接到老人的神秘电话,“一上来啥也不说,就让我抽空过去一趟。”张蕊说,有一次,她接到电话赶到一对老两口的房间,老人站在窗台的一棵盆栽小黄柿子前,一看到张蕊,赶紧小声说,“我和你爷爷留下了两个尝尝,其他的都是给你留的,你赶紧摘了吃了。”

因为养老院规定不能拿老人的一针一线,每次老人们有了好吃的留给张蕊,都会偷偷地给张蕊塞进兜里,然后悄声叮嘱道:“揣兜里,别吱声。”这让张蕊哭笑不得。有一次,一位老人偷偷塞给张蕊一块用纸包着的糖块,张蕊推辞不下,怕伤了老人的心只好收下了。打开一看,糖估计被老人揣在身上时间长了,都已经化了。“以前看书里写这种情节,都觉得夸张,没想到有一天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真的非常感动。”

就是在这“双向奔赴”的关爱中,张蕊也越发觉得离不开这些可爱的老人了。偶尔跟同学聊天,得知研究生时的同学很多都拿到了年薪,尽管很羡慕,但却丝毫没有让张蕊产生离开养老院另谋高就的想法,“在养老院工作,除了有被老人们需要的价值感,更多的是对这个行业充满信心,相信未来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让越来越多的老人们能安享晚年。”

新闻推荐

顺走包,他涉嫌盗窃被拘

本报10月11日讯9月30日一早,城阳公安分局夏庄派出所接到王先生报警,称车内笔记本电脑不见了。民警调取王先生小区地下车库...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冒名网恋骗走10万2021-10-12 06:46
评论:(瞧,养老院里来了小鲜肉 在护理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高学历年轻人开始加入养老服务大军)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