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李晓哲刘笑笑
越来越多的年轻身影,出现在为老服务的队伍之中,并迅速成为中坚力量。养老行业对年轻人敞开怀抱,并怀有极大的热情,但是这些年轻人的加入,对于相对庞大的行业需求来说,终究是供不应求。养老行业被认为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朝阳产业,而这一朝阳产业如何迎来年轻人这些“朝阳”照耀,并非只是几家养老院的渴求……
家长不愿孩子从业
前段时间,记者在岛城一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注意到,一名年轻工作人员总会躲开采访镜头:镜头一扫到他,他就立即闪开,或者躲到同事身后。
经了解,这名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刚从某高校护理专业毕业,便进入这家养老机构工作。之所以躲着记者的镜头,是因为他不想让家人看到自己在这里上班,“我爸妈都不知道我在这里上班,他们如果知道了,肯定不能让我继续干了。”事实上,愿意进养老行业的年轻人本就少,家人愿意孩子留下的就更少了。
记者连日采访发现,需求不匹配在养老行业中并非少数。
福彩四方养老院的张蕊,最近也遇到了留不住年轻人的烦心事。今年夏天通过校企合作,他们养老院招来6名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年轻人,但是还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现在只剩下了两人。离开的四人中,有两人选择继续深造,有两人直接转行。而目前留下的这两名年轻人,张蕊通过与其沟通交流了解到,他们实习期满后也准备离开,不打算继续从事养老行业。
张蕊说,养老服务行业不仅缺养老护理员,而且更加缺少“新鲜血液”。因此,对于这次招来的年轻人他们格外重视。为了锻炼他们,她让他们接触养老行业的每个环节,希望他们能直接顶班上岗。“他们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积极性都没问题,但就是留不住。”张蕊无奈地打趣,“可能是我太贪心了,一下子招来的6个全是男生,他们心气更高一些,很难从事一线的护理工作。”
为什么会选择离开?张蕊问了每一个小伙子。“他们都很诚实,说学了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是要做管理人员,而不是一线护理人员。但是我告诉他们,想做管理都要从一线做起啊,不去照顾老人、不了解老人,怎么能做好管理服务?”张蕊有些无奈道。
待遇“逼走”年轻人
“这几年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社会各界对老龄化社会问题比较关注,投资人也是一拥而上,但是真正就这个行业的发展来说,尤其是服务的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青岛市养老服务协会工作人员介绍,这种缺失存在与社会的认可度以及待遇问题有直接联系。
“你想想,他们那么辛苦地上夜班,给老人端屎端尿。并且养老院只要一开,什么节假日、什么白天黑夜都不能停,所以护理人员真的是特别辛苦。”该工作人员感叹道。
工作内容繁杂只是一方面,有时候护理员还得面对一些委屈和误解,社会认可度低也是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不愿从事养老护理员的主要原因。
“家长、亲人不支持都是很普遍的现象,就连一些老人以及家属,也会难以理解年轻人从事养老服务工作。”该工作人员曾在岛城某养老院亲眼看到,一位来访女士面对照顾她母亲的年轻护理员,非常不解和惋惜地说:“姑娘,你今年多大啊?这么年轻干什么不好,来干这种伺候人的活。”
此外,护理人员的待遇恐怕是最直接的那根弦。在采访中,有养老护理员坦言:“这份工作有辛苦、有辛酸,而每月工资拿到手却只有四千元,支撑自己继续干下去的可能是一份情怀。”然而,一个能够长远健康发展的行业,不能只靠理想情怀支撑。为此,更多年轻人会在踏入这一行业后选择“抽身而出”。
市养老服务协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其负责培训的几年间,行业流动相对较快,很多人培训结束后不久就跳槽了。其中有些人,因为业务的提升而被挖到其他养老机构中,薪资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还有些则跳槽到其他行业去。“留不住人,尤其是留不住年轻人,这对于养老行业的服务人员结构来说是个很大的问题。”这位工作人员说道。
新闻推荐
早报10月11日讯10月10日,在雨中的青岛街头上演了暖心一幕:一辆私家车在城阳区长城路行驶时突然抛锚,途经此地的城运控股交运...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