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市民的城市,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过程中,不应有人置身事外。自创城“冲锋号”吹响以来,市南区充分调动各群体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合力,“层层发动,人人参与,一起动手”,把曾经的痛点、堵点、难点变为值得点赞的亮点,也在城市迎接“大考”中总结凝练出行之有效的“加分攻略”。
居民参与“规划师”改造老旧小区
“看地上,车辆停放乱七八糟。看天上,各种电缆像蛛网。”“唉,这种环境,让多少老邻居都想着搬走算了”……位于延吉路社区的二轻新村小区已建成36年,提起自家小区,居民都有吐不完的“槽”。
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老旧小区改造又成为热议话题。这次改造,延吉路社区决定打破常规,推出居民“规划师”,小区怎么改,由群众说了算。改造前,社区工作人员逐户宣传,倾听群众意见,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停车难、线路乱、无绿化景观排在了群众投票亟待解决的前三名。
收集的问题牵扯单位多,涉及住户多,整改是难题。“咱们学党史、悟思想、求突破是为了谁?就是为了群众。群众反映什么,我们就整改什么。”金湖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剑的一番话,燃起了大家工作热情。
实地考察小区道路,征求居民意见;邀请设计单位、居民代表召开专题会议;设计“一院一品、一处一景”……在居民“规划师”协助下,小区新增91个停车泊位,废弃电线全部拆除,宅间绿地化整为零,开辟了樱花园、紫薇园、丁香园。
业户“签约”变罚为奖激发带动效应
闽江路沿线商户密集,仅山东路至新浦路一段就有大小商户58家。以往商户每天上货后会将纸箱、小推车等杂物放在人行道上,对店外门前五包区域的卫生保持也缺少主动性。
为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香港中路街道持续加强商户参与文明创建的宣传发动,通过多方参与下好文明创建“一盘棋”,使街区面貌更加整洁靓丽。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定人定岗进行街面市容秩序的巡逻,对个别商户的出店经营、堆放杂物等行为随时发现、随时提醒、现场处置。街道与沿街商户全部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社区网格员将经营秩序纳入巡查范围,向沿街商户发放《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倡议书》,号召经营者主动做到规范经营、安全卫生,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容环境。
通过宣传倡导激发主动性、执法管理压实责任制,整洁有序的街面环境已成为区域常态。街道将在宣传引导的同时,给予坚持落实门前五包责任、积极参与文明创建的商户一定的正向激励,通过授予“星级文明商户”荣誉、推荐负责人参评“文明市民”等形式,形成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效应,持续提升全社会参与创城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志愿先行人人都为创城加一分
“我虽然年纪大了,但也想为环境整治出一份力。清理小广告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希望这种从点滴做起的小活动能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志愿者楚思亮的话道出了很多志愿者“为创城加一分”的共同心声。多年工作在创城一线的工作人员吕晓菲也感触颇深:“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创城工作中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云南路街道老干部志愿者服务队、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市南巴士第一分公司一路相伴“石榴红”志愿者团队、青岛城运传媒科技公司“暖情”志愿者团队、青岛能源集团收费服务公司青年志愿服务队、青岛圣德医养志愿服务队等20支志愿服务团队,在云南路街道展开“文明创城志愿先行”助力创城活动;香港中路街道“邻里情”志愿服务协会举办多场志愿服务活动,深度清洁户外宣传栏和楼道小广告,党员志愿者划片包干,明确创城责任田;江苏路街道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农商银行等驻地学校、企业常态化开展联合志愿服务活动……各路志愿者各展所能,助力创城。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张琰通讯员王玮
新闻推荐
减轻痛苦维护尊严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