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耗大量的写作素材,打破读者的阅读常规,“超短篇”能够带来怎样的文学反应?日前,陈思安携新作《体内火焰》亮相青岛方所,与读者面对面聊“凡人之梦”,阐述她试验性的文学创作理念。
青年作家、戏剧编剧、导演,“声嚣”剧读节创办人及艺术总监……陈思安不仅是一名作家,她的多元身份带来写作的更多可能性。最新出版的《体内火焰》小说集,以“超短篇”的形式,突破了诗歌、小说、童话、戏剧等体裁的限制,“用微尘的眼睛和碎片的叙事重新观看世界,从梦境与日常的交汇处,培育出58个迷你故事盆景。这些故事或荒诞,或诙谐,或平静中蕴含可怖,短则二三百字,最长也不过千余字,它们所能提供的阅读快感如同在日常生活中轻盈地一跃,在这种轻盈之中,获得一次略高于现实的出窍体验。”
如何解读“超短篇”?陈思安说,中国最早的小说,尤其是追溯到唐代之前,都是百十来字,甚至几十字。“《搜神记》《山海经》等,流传至今,这些百字之内的文本生命延续性非常长,后面的作者不过是把这些作为原始素材,发挥各种想象。”而在当下,所谓中短篇小说的划分,则是从西方引进的。比如短篇小说要在6000-15000字之间,大家认为一个技术成熟的小说家应该有能力在这个范围内讲好一个故事。“我写诗歌,也写小说,希望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合适的文体,能够把这两个比较喜欢的创作方向融合在一起,于是就有了被命名为‘超短篇’的写作。”陈思安从十四行诗获得启发,开始试验性写作“超短篇”,她坦言“超短篇”的写作也是一件非常消耗素材的创作过程,“这种写作看似轻盈,其实也有很深的切入口,在常规写作之外,我更想要去探索一些空间和缝隙的东西。”
《体内火焰》分为三个篇章,各个篇章彼此之间互有联系。第一部分具有幻想文学质地;第二部分取材于日常生活,但是聚焦大家不会留意的瞬间;第三部分则与陈思安的戏剧生活有关。“这本小书里面的故事,差不多都是从我光怪陆离的梦里掉出来的。它们躲在我身体里,唧唧乱叫,四处翻腾,燃烧成海,总是让我特别快乐,我于是也就只打算用能让自己快乐的方式来跟它们相处。”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贾小飞
新闻推荐
20岁,CBA职业队希望之星,弹跳好有技术,被NBA大牌球星麦蒂看好……当这几个特质同时出现在一位年轻球员身上,他的前途似乎一片...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