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10月24日讯 九层花样馒头垒起“寿比南山”,足足有108斤;福袋、寿桃、鲤鱼、葫芦、金龙,演绎着“五谷丰登”;牡丹花、寿桃、玫瑰花、祥云朵朵、龙凤呈祥,共话“普天同庆”……10月24日,2021年度青岛崂山王哥庄大馒头文化节在二月二农场举行,各色花样馒头争奇斗艳,尽显能工巧匠的手上功夫。 “王哥庄大馒头太好吃了,能吃到老味道。 ”市民们在现场好评不断。2020年度,王哥庄街道使用面粉42.3万袋,加工大馒头1.48万吨,产值约1.19亿元。
王哥庄街道一棵麦子都不出产,却把馒头卖到全国。为何能创造这个面食传奇呢?早报记者现场探访得知,这个传奇的背后是崂山人延续500年的技艺传承,对工匠精神的敬畏守护,不断创新求索的进取心,更有相关部门的一揽子措施的保驾护航,还有严苛标准、加工流程的规范指导。
一锅大馒头蒸出好气象
伴随着观众们的目光,当天第一锅大馒头起锅,锅盖掀开后,一股热气蒸腾而起,馒头的香甜气味顿时扑鼻而来。王哥庄街道把第一锅大馒头赠送给长寿老人和道德模范、文明市民、文明家庭等小城好人,传承优良家风,弘扬好人风尚。
在二月二农场的馒头房里,来自王哥庄的15位馒头巧媳妇同台技艺大比拼。跟往年的花样馒头不同,今年参赛选手们制作的馒头个头更大、层数更高,造型更独特,神虫、老虎、寿桃、还有卡通版的人参宝宝、鲤鱼、寿星……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花样馒头十分惹人喜爱。
“这种寿桃花样馒头今年特别受欢迎,很多老年人过寿时专程来订购,我们家已经销售出去数百个了。”鼎盛香甜食品公司总经理何安强说。当天他和爱人来参加比赛,他们制作了一个重达18斤的寿桃,“这是我们花了两天时间才完成的,馒头所用的颜色全都取自天然食品,像红色是用的火龙果汁,绿色是菠菜汁,紫色是用的紫薯,黄色是用的南瓜汁。 ”
在现场,最大的馒头是9层高的“寿比南山”,重达108斤,价格超过2000元。
王哥庄大馒头为啥成网红
王哥庄大馒头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专供面粉+崂山水+手工揉+铁锅蒸+木柴烧+传统工艺塑造了有颜值、有灵魂、高品质的王哥庄大馒头。
王哥庄街道党工委宣传统战委员王涛介绍,王哥庄并不产小麦,为了保障大馒头产业健康发展,实行“三个统一”措施将大馒头打造为“第一张名片”。与济宁、高密等地面粉企业合作供应大馒头专供面粉,对馒头商家统一实行专供面粉和酵母补贴,统一为从业者办理健康证,统一行业监管、面粉抽检、人员培训,筑牢产业发展硬基础。
“我们的大馒头加工业户坚守传统技艺,始终采取人工揉面,使用的都是崂山水,再加上优选面粉、酵母,实现了王哥庄大馒头的品质始终如一。在我们的行业监管下,加工业户也是自觉地保护这张‘崂山名片’,坚守工匠精神来制作每一个大馒头。 ”王涛说。
崂山区市场监管局还制定 《王哥庄大馒头加工行业标准》和 《加工工艺流程》并进行公示,统一制作进货记录、生产记录、消毒记录、检验记录、销售记录等,指导业户安装三防设施,确保大馒头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上不影响口感。
王哥庄的巧媳妇在坚守工匠精神的同时,还不断汲取时尚元素,研发“福禄寿喜”系列产品,还创新研发了愤怒的小鸟、小猪佩奇、叮当猫等产品。
为了将这一特色产业真正作为百姓的致富产业,王哥庄街道通过 “政府搭台、商户唱戏、居民受益”的模式使王哥庄大馒头走入千家万户,传承好历经百年的民俗文化。王哥庄街道还不断拓宽销售渠道,不断把销售网络辐射到了全市,还引导业户把王哥庄大馒头卖到了全国,甚至是走出了国门。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陈勇通讯员 招婷婷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守护食品安全 日消毒餐具20万套 青岛在全国率先推动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落地实施
本报10月22日讯22日,全市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监督工作现场会在崂山区举行。目前,全市共有14家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