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11月19日讯 为弘扬中国载人深潜精神,加快推进海洋强国建设,3集广播连续剧《第四极》将于11月20日至22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记录中国》中播出,青岛市广播电视台音乐体育广播同步播出,通过艺术的形式回望中国在深海科研领域走过的艰辛历程,呼吁人们认识、保护、开发海洋,助推海洋强国建设。
《第四极》以自主设计制造我国首台载人深潜器“蛟龙号”的科研团队为故事原型,讲述了“蛟龙号”从深潜3000米冲击5000米的曲折历程,展现了海洋科技工作者献身科研、为国图强、敬业奉献的感人事迹。该剧制作团队经验丰富,制作水平一流,主创人员获得过国内专业领域最高奖项,经过多次实地采风,对潜航员、海试队员、研发人员进行充分采访,与社会各界关注海洋科研题材创作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讨,近30名演职人员全情投入,用声音诠释“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
为了把角色塑造得立体丰满,演职人员反复研讨揣摩,在录制现场不断调整完善,希望尽最大努力,为听众献上一部极具张力的艺术作品。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严燕生在剧中饰演国家海洋局局长,他说,“广播剧是声音的艺术、想象的艺术。要让听众通过声音明白故事,了解人物,首先我们演员要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和富有辨识度的声音,把角色塑造好。 ”
在中国载人深潜已经突破万米大关的今天,通过广播剧这种艺术形式回望10年前中国载人深潜从3000米冲击5000米的那个节点,意义何在?本剧总导演、82岁高龄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导演蔡淑文给出了答案,“我们国家今天的飞速发展是我们年轻时想都想不到的,这个发展不是凭空而来,是建立在无数前辈科学家的无私奉献甚至是牺牲上的,我们不能忘记。这个剧本的最高任务就是表现当年的科考人员用生命在换取今天的诸多成果,在科技还不像今天这么发达的情况下,他们都是用生命去完成这样一个很伟大、很艰巨的任务。 ”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新闻推荐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青岛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9万辆,不仅全省第一,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青岛市工信局交通...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