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
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共有149人当选。其中,青岛有两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是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研究员王军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陈松林。
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经过层层筛选方能最终当选,被誉为“站在科研金字塔顶”的人。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地区拥有的两院院士数量,可以衡量该地区科技创新的发展水平。
加上新增的两位,截至目前,青岛共有在青两院院士66人,其中住青院士36人,聘任院士3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9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2人,海外聘任院士5人。值得一提的是,其中24人为涉海领域院士。
这背后,是青岛这座以海洋科研为特色的科技重镇优势进一步彰显,不断为城市前行赋能。
站上科研金字塔顶的人
学术界流传这样一个排序:如果以博士为起点,将我国高端科研人才做成金字塔结构,那两院院士就是在千人、长江、杰青等人才之上,位于科研金字塔顶的人。院士再“往上”,就是诺贝尔奖得主了。
什么样的人才能站上“塔顶”?除了政治站位、道德学风等基本要求,科研成果是最直观,也是最有说服力的衡量标准。一般来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才相当于获得评选院士的报名资格。获得资格只是前提,科学家们还需获得中国科协推荐和现有院士提名,并通过初审,才可以成为院士有效候选人,参与接下来的层层选拔。
很少有人能一次性成功当选院士,先后参选多次是常态。因此,两院院士平均当选年龄约为58-59岁。今年新增的84位工程院院士平均年龄58岁,新增的65位科学院院士平均年龄57.4岁。
在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一轮有效候选人名单中,青岛共有14位在列,其中4位候选人进入第二轮评审,最终仅有王军成、陈松林2人成功当选,实属不易。
王军成出生于1952年,长期从事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与仪器装备研制,突破了海洋监测浮标系列关键技术,构建发展了海洋资料浮标设计理论与技术体系,实现了我国海洋浮标的系列化、产品化,支撑建设了国家海洋环境浮标监测网,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陈松林出生于1960年,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鱼类基因组学、基因资源发掘和分子育种、性别决定和性别控制、细胞培养和种质冷冻保存等,在其研究领域里填补了诸多空白,取得了多项位居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给相关产业的发展注入了科技动力,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新闻推荐
今年,崂山区聚焦特殊群体和群众关切,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搭建起政府政策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专业精细服务、社会力...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