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按照 “军民同心、政府领跑、社会接力、全民参与”的思路,在全国首创“荣军卡、荣军联盟、荣军街、荣军情、荣军通”等“荣军”系列品牌,开创了新时代青岛退役军人和双拥工作的新格局,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好评,形成了军人军属得尊崇、退役军人享实惠、政府社会共发展的良好局面。
目前,青岛“荣军卡”发放近30万张,持卡免费乘公交、地铁2700多万人次,免费金额4500多万元,“荣军联盟”成员单位近万家,拉动消费约1.3亿元,为现役军人、退役军人提供专属优惠约1300万元,“荣军街”实现区(市)全覆盖。
实施标准先行
促进服务质量提档升级
“一流的机构在于输出标准! ”标准化建设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引领性作用,是衡量服务质量高低绕不开的硬约束。
2019年12月,青岛市召开退役军人四级服务保障体系标准化试点创建启动会,印发《青岛市退役军人政务服务省级标准化试点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
制定《退役军人“荣归”系列欢迎活动实施规范》,退役军人“荣归”系列欢迎活动一改过去各区(市)、镇街各自为政、活动规模参差不齐的情况,退役军人幸福感倍增。
制定《退役士兵接收报到办理规范》《“四项服务”工作规范》等服务标准,通过标准化运行,将退役军人报到办理时间从5个工作日压缩至半小时。
制定 《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讲堂服务规范》《退役军人专场招聘服务规范》等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服务标准,打造就业培训、岗位推荐、形势分析、特色服务的全链条就业服务标准。
在青岛市 “荣军卡”集中办理过程中,制定《青岛市“荣军卡”办理规范》,全市设置6000个集中办理点。在 “荣军联盟”招募过程中,制定《“荣军联盟”成员单位入盟工作规范》。
通过开展创标工作,青岛市退役军人四级服务机构共梳理服务事项171项,形成工作标准119项,实现了“荣军”服务体系品质化、精细化发展。
青岛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柳广东介绍,青岛市把标准化建设贯穿到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全业务、各环节,以标准化试点促进服务质量提档升级,构建起了建设有参数、服务有规范、工作有标尺、评价有依据的标准体系。
“荣军”矩阵亮相
让尊崇看得见摸得着
“每天揣着‘荣军卡’,我倍感荣耀,这不仅仅让我们享受了实惠,更是对老兵的尊崇和礼遇。”有着20年兵龄的退役军人徐东军说,有了“荣军卡”,半年多就省了近3000元乘车费。今年2月1日以来,青岛近30万名退役军人和徐东军一样,相继申领了青岛“荣军卡”,免费乘公交、坐地铁、逛景点等。
如果说 “荣军卡”代表着一份城市荣耀,那么“荣军联盟”则承载着一份社会担当。2月8日,青岛市公布近千家企业和机构成为首批“荣军联盟”成员单位。 3月1日,青岛“荣军联盟”荣军服务月启动。 4月17日,青岛市第一条“荣军街”在西海岸新区东方影都融创茂开街。青岛“荣军”矩阵不断扩大,“荣军”效应日益凸显。
“加入拥军队伍,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份无上荣耀。”首条“荣军街”参建单位、融创文旅集团山东区域总经理潘上锌说,融创茂有90%以上的商户已申请加入“荣军联盟”。
“‘荣军街’依托已成型的商圈或商业街打造,‘荣军联盟’成员单位不少于50家,占比不低于50%,目前已在全市打造完成10条‘荣军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王洵介绍,“荣军街”内按要求树立荣军文化标识、悬挂爱国拥军旗帜、定期举办爱国拥军优惠活动,目的就是要将“荣军街”打造成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拥军优属的社会化平台、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社会化阵地,真正让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成为广大市民和部队官兵的情感认同和自觉行动。
创新开发“荣军岗”,引导退役军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焕发光彩。面向退役军人开发“荣军岗”,举办千企万店“荣军岗”退役军人专场招聘活动100多场次,提供就业岗位7.8万余个。下发创业带动退役军人就业奖励政策,对初创小微企业吸纳退役军人就业,给予3000元或5000元奖励。与青岛农业大学联合办学,成立山东首家综合性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学院。揭牌成立山东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青岛中心,充分发挥青岛的辐射带动作用,规划推进胶东经济圈城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一体化发展。
面向全社会共同发起“荣军情”公益募捐倡议,发动社会爱心力量,关心关爱“三属”等优抚对象,帮扶援助困难退役军人家庭和现役军人家属,弘扬英烈精神,修缮维护革命烈士纪念设施等。开启了社会化拥军、社会化帮扶退役军人新模式。目前募捐平台累计募捐800余万元。
面向全市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办理荣军通信卡,全市1.9万名重点优抚对象可免费使用宽带和收看电视,30余万退役军人享受通信优惠。
前推服务阵地
“荣军”工作有感情有温度
“战友您好,欢迎光荣返乡,请您在这边进行预登记,领取‘荣归’大礼包。 ”退役士兵李宏范刚下火车,便感受到了来自家乡人民的热情,工作人员接过他的行李,并为他戴上精心准备的“荣归”大红花。
昨日建功军营,今朝荣归故里。进入退役季,青岛市设置33处“退役军人返乡接待站”,开展“荣归”系列欢迎活动。工作人员为每位退役士兵发放 《报到须知》《联络服务卡》《就业创业政策办理指南》,为退役士兵答疑解惑,指导退役士兵就业创业。
充满感情的“荣归”系列活动只是青岛“荣军”工作的一个缩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以来,始终坚持“服务零距离,解难心贴心”,通过服务前置、阵地前移、力量前倾,打造有感情有温度的“荣军”服务品牌。
三年来,青岛市扶持退役军人创办企业1800多家,年产值60余亿元,拉动就业2万余人。先后组织2000余名退役士兵免费进高校进行学历教育和技能提升。搭建市、区、镇三级退役军人创业平台,市级孵化基地达20家,总面积25万平米。 3.2万平方米的军休干部活动中心落成启用。探索军休医养结合新模式,建成5万余平方米的“老兵食堂”和“老兵书屋”。
让服务更有温度,让关爱直抵心坎。每次开展“三见面”工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接收专班工作人员细致、周到、超前的服务,赢得了军休干部和交接部队的纷纷点赞,短短3个月收到23面致谢锦旗。
“‘荣军’服务是‘主动式’服务而不是‘被动式’服务,不能等部队来找‘服务’,而应该让‘服务’去找部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招继亮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以来,主动帮助驻青部队解决各类难题600余件。在全国率先实现随军家属“随调随安置”,随军家属安置180余人,实现“清零”目标。制定青岛市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基本优待目录169项。
多部门联动
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制定《青岛市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基本优待目录实施办法》,目录共计169项,优待项目数量和水平居全省首位。出台《青岛市抚恤定补优抚对象住房优待办法》,首次将现役军人及军属纳入住房优待范围。挂牌成立青岛光荣院,为3800余名优抚对象提供社会化供养服务。联合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出台退役军人公积金优惠政策,打通部队与地方公积金接续通道,军人退役当月就可享受公积金贷款;取消社保门槛限制,没有工作的退役军人也可以缴存使用公积金。
为传承和弘扬英烈精神,关爱抚慰烈属,2021年9月17日,青岛市14部门联合启动为烈士寻亲专项行动,并发布了第一批100名烈士寻亲信息。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已成功为22位烈士寻到亲人或安葬地,还有17位烈士寻亲线索正在核实。12月13日,青岛市16部门又启动“绘忆英烈”公益活动,用画像守护历史,为烈士亲人圆梦。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进一步营造浓厚社会氛围,联合11部门出台《青岛市英雄烈士保护部门联动协调机制》,挖掘烈士事迹,弘扬红色文化,让“尊崇英雄、关爱英雄”成为青岛的城市品格。征集广大优抚对象“微心愿”,组织爱国拥军企业和个人一对一落实,提升优抚对象幸福感。开展“丰碑永铸”英烈事迹演讲大赛,参赛人数创全市纪录。投入800余万元用于革命烈士纪念设施改造提升,致敬先烈、尊崇军人、尊重退役军人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浓厚。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陈勇 通讯员 刘朋朋
新闻推荐
实事>>>促进就业扶持创业,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推进服务职工系列工程探访>>>“今年2月份我的公司落户在市北区,这其...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