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近年来,莱城区在全力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坚持软功硬做,多渠道狠抓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经济社会繁荣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文明之花正烂漫
——— 莱城区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纪略
特约记者 张奎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今的莱城区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文明新风无处不在:在城市,机关和各企事业单位竞相争创文明单位、社区居民争做文明市民;在农村,争创文明村镇、争当“十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蔚然成风;在学校,师生争做文明礼仪先行者……一朵朵鲜艳夺目的文明之花竞相绽放,一股股和谐新风浸润莱城大地。近年来,莱城区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建设先进区,坚持软功硬做,积极探索推进城乡精神文明一体化建设的新路子,不断提升农村文明创建水平,全区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实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两翼齐飞”的新格局。
思想道德育民:育出文明新风尚
“大娘,车不稳小心摔倒,您坐我这里吧。”“真是谢谢你了,真是个懂事的好姑娘!”“别客气,我年轻,站一会儿就到家了。”这是记者1月8日早上在从莱城通往羊里镇的公交车上看到的一幕。而就因为小姑娘一个小小的善举,却让整个车上充满了无限温馨,记者在感动之余发觉到,如今无论在城里还是在农村的公交车上,像年轻人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这样的小事情在莱城区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让座事情虽小,但却从侧面折射出了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整体提高,彰显了莱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喜人成果。
多举措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是提高城乡居民文明素质的着力点。自去年以来,莱城区以“倡文明风、做文明人”为主题,在全区上下针对不同人群深入开展了“市民学礼仪”系列活动。去年1月6日在张家洼街道举行的市民文明礼仪集中教育活动启动仪式上,莱城区对全区宣传干部和社区党员进行了率先培训,文明礼仪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活动由此拉开了帷幕。
在学校,以公共文明礼仪知识教育为重点,全区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一起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莱芜市民文明手册》、《身边的礼仪》等学习资料,共同参与文明礼仪知识集中教育活动,以此促进家长和学生文明素质的共同提高;区文明办、团区委、区教育局等部门在全区少年儿童中开展了“学文明礼仪、做四好少年”诗歌吟诵大赛活动和“传唱优秀童谣、做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对网吧、出版物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重点整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组织广大未成年人开展网上签名寄语活动,积极抒发感言表达心声,使他们在积极参与中受到教育,思想道德得到升华。
去年5月21日,莱城区在凤城街道戴花园社区举行了以“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启动仪式,随后争做文明居民和创建文明社区、文明楼院、文明户等活动迅速传遍城市社区,人们纷纷以实际行动关心、支持和参与到活动中,形成了文明创建的良好氛围,使文明新风吹进了千家万户。同时,全区在农村以开展争当遵纪守法户、“十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百万空巢老人关爱志愿服务活动”、“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等系列活动为载体,增进广大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提升文明素质。在去年4月26日张家洼社区举行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捐赠仪式上,区文明办协调有关部门单位向中国志愿基金会“关爱空巢老人行动”项目捐款10万元。全区根据农村空巢老人的需求,组织众多志愿者与空巢老人结成了定向帮扶对子。并以党政干部联系帮扶困难群众、学校教师联系帮扶贫困学生为重点,组织万名机关干部深入农村开展了“城乡牵手连心帮扶”志愿服务行动。目前,全区13个镇(街道)和65个部门单位的2307名机关干部共帮扶1898户贫困户,其中空巢老人366户,为帮扶户提供钱物计120多万元。
通过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全区上下形成了讲文明、讲道德、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气,人们的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城乡文明牵手:牵出融合发展线
这是一组莱城区城乡文明牵手共建的历史见证:
省、市移动通讯公司投资100万元在东土屋村外建设基站,投资7万多元为村里架设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光缆,使小山村实现了广播电视“户户通”。同时,捐赠了价值3万余元的电脑、电视机和钢琴,建起了1处一体化信息办公室;
中铁十四局为王石门村投资35万元建设配电室一处,治理河道400米,建桥9座,整修水泥路1000米,建村史展室1处;
市农业局帮助独路村建小杂粮示范园200亩,栽植经济树木5000棵;
魏家洼矿投资15万元为高庄街道后坡村建村委办公室,投资4万元翻盖村幼儿园……
近两年来,莱城区按照“思想道德共教、经济发展共促、文明新风共倡、文化活动共办、文明创建共抓”的思路,协调省、市、区共153家单位与全区147个村结成了牵手共建对子,各共建单位通过大力实施村庄整治工程、文化兴村工程、素质提升工程、扶危济困工程、经济强村工程,倾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达到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发展水平,使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互动共进、整体提高的目的。
各牵手共建单位用他们的真情牵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文明线”。莱城国土分局为帮助寨里镇大高庄村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先后4次组织村两委成员和群众代表到苍山参观学习,并聘请苍山的技术员全程跟踪指导,传授种植技术,蒜地里套种的200多亩黄瓜,每亩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同时,他们还投资10多万元对村里2000多米的道路硬化,安装了路灯,对村内电力线路进行整网改造。他们办的这些实事,全村百姓个个赞不绝口。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区各共建单位已投入资金660多万元,带动农村总投入18630万元,安装路灯1128盏,建设宣传阅报栏398个、小康电子书屋126个、村史展室138个、科技示范基地127个,为帮扶村联系各种文艺演出300多场,建设文化大院106处、救助贫困户4460户。通过城乡文明牵手共建行动,共建双方均实现了双赢,目前全区共评选出28个省级、112个市级、145个区级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文明村镇、文明社区。
文化阵地创新:创出和谐新农村
精神文明建设上水平,创新文化阵地完善相应的活动载体是关键。为此,莱城区大力实施镇村文化阵地拓展工程,实现了全区农村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为建设和谐美丽新农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莱城区在2009年提前一年完成13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去年累计投资4800万元提升完善了5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的基础设施。莱城工业区投资1000万元在新建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基础建设的同时,加大内部设施配套,建起图书室、多功能活动室、多媒体演播室、娱乐活动室、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规范化站点等“四室一点”。全区投资300万元新建标准农村文化大院100个、农家书屋10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0处,放映电影8628场次,同时在建起区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的基础上,13个镇(街道)、719个行政村完成了基层标准化服务站点建设任务,150个行政村达到规范化站点标准,全区初步形成了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农村的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体系;基层业余文化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农民庄户剧团、业余艺术团发展到150多个,演职员达到3600多人。20余支农民业余剧团和演出队伍常年坚持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莱城区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九羊文化产业园、正顺印务发行有限公司、莱芜市清美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快速发展。莱芜锡雕、莱芜布鞋、燕子石、奇石、陶艺等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及旅游文化、冶铁文化、红色文化产业都有了新的发展,全区文化产业经营户达720家,从业人员达6000余人,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2亿元。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繁荣群众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和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为转方式调结构、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莱城区还以镇(街道)驻地主要街道为基本单位,开展了乡镇文明示范街创建活动,以整治驻地环境为切入点,以提高干部群众整体文明素质为根本,进一步打造“洁净、亮化、美丽、畅通”的“文明示范街”,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水平。莱城区有85%以上的人口生活在乡镇、农村,为发挥文明街道的示范作用,区文明委专门下发了《关于在乡镇(街道)驻地开展创建“文明示范街”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各乡镇(街道)选择1-2条驻地主要街道作为“文明示范街”参与创建,对街道进行全面整修亮化,规范整治商店经营行为,清理“牛皮癣”,各沿街单位和广大个体工商户充分落实“管理规范有序,街道绿化美化,店面干净整洁,经营文明诚信”的创建标准,实现了门前“三包”。围绕搞好活动创新,各乡镇因地制宜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投入等办法,形成了市场化运作机制,大王庄镇、方下镇和牛泉镇以出租广告经营权方式制作宣传标语和文明示范街标志牌,实现了乡镇与企业的合作共赢,达到了社会投资、群众受益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各乡镇行政执法、工商等部门突出加强镇容环境整治,重点整治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系列问题。
如今的莱城区人民,快乐幸福满满地写在脸上,正以昂扬勃发的姿态徜徉在富裕文明新生活中。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青岛8月27日电(记者 张志龙 张旭东)备受关注的山东平度纵火案27日有了最新进展,包括平度市两名副市长在内的12名相关责任人因平度“3·21”纵火案受责任追究,处理意见已于4月底落实到位。 ...
平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度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