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期青岛市部分区域出现的“卖菜难”现象,市商务局多措并举缓解菜农焦虑,尤其是“蔬菜产销专线”成效显著,上线不到3天便有35家单位发布230多条动态供求信息,目前已有100多吨蔬菜成交。记者了解到,除市商务局蔬菜办外,政府其它相关部门、蔬菜批发及零售商等也纷纷行动起来,一起缓解菜农卖菜难、市民买菜贵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到底哪个中间环节出现了问题呢?为此记者对各方人员进行了采访。
网上卖菜每天超50吨
近期是青岛市秋季蔬菜大量集中上市阶段,地里的大量蔬菜成为菜农的心病,青岛市有关部门正想方设法将蔬菜尽快卖出去,同时解决市民买菜贵的现象。市商务局以创新帮扶形式为菜农增加网上卖菜平台,自本月12日起,在市商务局网站和菜篮子与三绿工程网站上开设“蔬菜产销专线”,采购企业、农村合作社及广大菜农可随时登录网站,在线查询和发布蔬菜供求信息。截至昨天下午5时,平台上已接到35家商场、集团消费单位和农村合作组织发布的230余条动态供求信息,并推动6家商场采购蔬菜100余吨,平均每天采购量都在50吨以上。
据介绍,市商务局还迅速建立区市商务部门联络员制度,安排专人加强网上卖菜的引导跟进。
记者采访了解到,“蔬菜产销专线”平台每天会及时发布抚顺路、平度南村、莱西东庄头批发市场当天蔬菜批发交易情况,七区大型零售市场和集团消费单位发布需求计划,农村合作社、菜农发布地产菜产销情况,为供需双方发布蔬菜产销信息提供平台服务,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
商贩主动多进货
昨天,记者走访大连路、榉林山、镇江路等多家农贸市场及多家超市发现,随着气温降低,菜价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在大连路农贸市场,蔬菜摊主周淑娟介绍说,天冷降温后所有蔬菜价格普涨。
周淑娟表示,其实蔬菜难卖主要集中在白菜和萝卜这些品种,主要是这些品种集中出货量非常大,而且今年需求有所降低,所以个别地区蔬菜滞销。“为了帮菜农多销菜,减轻他们的负担,我们每天也都会多进货。”周淑娟说。大连路农贸市场蔬菜部负责人王正华表示,从报纸上得知白菜滞销,他们也发动蔬菜摊主进货时多关注白菜、萝卜等易滞销的蔬菜,尽量多进货。
抚顺路蔬菜批发市场蔬菜部经理张德盛介绍说,受天气和供求关系影响,菜价近期出现集体上涨,这对容易滞销的蔬菜品种来说是个好事。“接下来露天生长的大田菜越来越少,大棚菜将在市场占主角,由于大棚菜成本较高,所以菜价肯定会上涨。”张德盛表示,由于一些白菜、萝卜等大田菜价格较低,总体蔬菜价格还将维持一个低水平。
把“青岛菜”卖出去
市商务局蔬菜办郭主任介绍说,今年全国多地出现蔬菜滞销现象,市商务局针对“卖菜难”的区域和品种,对青岛市30个蔬菜生产基地、批零市场进行产销调研,了解地产蔬菜产销状况,并会同农业部门召开秋菜产销情况分析会,研究判断青岛市秋菜产销总体形势和趋势影响,研究应对措施和长效机制。
市商务局特意选择在蔬菜产销大户胶南召开全市“农超对接”洽谈会,推动大中型超市、物流配送企业、集团消费单位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合作社等120多家单位进行对接。据介绍,目前每天通过“农超对接”销售地产蔬菜在150吨以上。同时,市商务局也鼓励利群、利客来、维客等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开辟地产蔬菜销售专区专柜,引导集团消费单位增加秋菜采购消费数量。
“我们也努力将菜往外销。”郭主任说,目前胶南市、平度市商务局与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潍百集团等5家大型批零企业签订蔬菜产销合作意向书,推动青岛市地产菜外销,同时他们也通过各种平台及时向外地蔬菜批发市场和经营业户传递青岛市秋菜生产信息,吸引外地菜商到青岛买菜。
本周六“地头菜”进社区
个别地区蔬菜产量大、收获又集中,不少菜农担心恶劣天气对蔬菜造成影响,都急着赶紧将菜往外卖。“从早报上了解到市商务局开设蔬菜产销专线,我们也赶紧将菜农信息发布到平台上,没想到接着就有菜农接到采购企业的电话了。”平度市新闻中心工作人员张陶莉开心地说。
市商务局蔬菜办郭主任提到,为了解决白菜、萝卜等基础菜销售,他们也开展“地产蔬菜进社区百日销售活动”,让市民在家门口便能买到新鲜实惠的便宜蔬菜。“本周六,我们将组织30家配送企业、农村合作社,利用周末时间,在30个社区开展地产蔬菜进社区百日销售活动,直接将地产优质蔬菜配送至社区,方便居民购买。”郭主任说,他们将会提前在官方网站和媒体上公布30个社区的卖菜地点,市民可予以关注。
今冬投放1.28万吨储备菜
记者了解到,2012年,青岛市秋菜播种面积约70万亩,产量居首的大白菜26万亩、产量130万吨,紧随其后的是萝卜,种植8万亩、产量32万吨,众多蔬菜总产量加起来达到300万吨。市商务局蔬菜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白菜、萝卜等种植量比较大,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这些品种蔬菜出现“卖菜难”情况,不过他们和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想办法,已采取众多方式畅通蔬菜销路。“同时今冬青岛市将收储1.28万吨储备菜,将于2013年春节前后蔬菜涨价之际投放,这些菜将全部吸收当地蔬菜。”市商务局蔬菜办郭主任表示,1.28万吨储备菜将以白菜、萝卜、洋葱等基础菜为主,有关承储单位要全部收购青岛当地蔬菜。
【记者观察】
“最后1公里”涨得猛
蔬菜难卖,批发价也低得可怜,但到市民手中不少蔬菜仍比较贵,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韩洪民是平度市郭庄镇一名普通菜农,他种植的白菜产量将近10万斤,如今大部分白菜都在地里,他这几天心里非常着急。据韩洪民介绍,蔬菜收购商到田间地头收购蔬菜时价格很低,例如他销售的大白菜批发价最低只有0.05元/斤,正常的也不过0.1元/斤。而记者在抚顺路蔬菜批发市场了解到,白菜运到蔬菜批发市场平均批发价为0.3元/斤至0.5元/斤,但在市区各农贸市场内白菜价格则成倍涨,普遍在1元/斤左右。照此计算,白菜从田间地头到市民手中,价格涨了10倍。
记者了解到,影响菜价上涨的主要表现为“最后1公里”现象,即从批发到零售市场,蔬菜价格出现猛增的现象。正是这“最后一公里”,使原本菜农手中以几分钱低价卖出的蔬菜,到了市民手里,加价幅度往往超过了50%,甚至超过了300%。市民对此有怨言,但岛城一家农贸市场蔬菜摊主刘英和同行却觉得有些委屈,她说自己每个月卖菜的收入并不高。“一天能卖100多斤菜,每天的进菜成本200-300元,市场摊位费一年要交8400元,每个月一家也就能赚三四千元。”
中国海洋大学金融系主任殷克东表示,这种现象实质在于农贸市场所有制“管办脱钩”改革引发的深层次矛盾,即从原来的公益性为主转变为追求市场利润的最大化。目前,摊位费成为市场收入的主要来源,市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导致了菜价上涨。
“之所以蔬菜零售价高还有人为因素,如今农贸市场摊位费占去蔬菜摊主很大的经营开支,进而造成菜价上扬,零售经营者的成本上升最终转嫁给了消费者。”常年经营蔬菜批发的李燕介绍说,其次蔬菜流通环节也比较复杂,从田间地头批发到消费者手中最少要经过5个环节,层层加价致使菜价走高。
【记者感言】
科学产销是项系统工程
菜农韩洪民说:“都说有困难找政府,这句话一点没错,如今政府的行为让俺非常感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百姓遇到困难时,政府挺身而出是当然的,但是有没有办法解决菜农种植的蔬菜滞销难题呢?这个办法有,那就是需要政府提前行动,商务局及农业等部门应及时统计和发布明年各地农产品种植养殖信息,帮助农户科学安排生产计划,提前预防今年价格波动对明年生产形势带来的影响,政府部门应该采取措施,做好产、运、销规划工作,防止农户盲目种植到头来白忙活。
要破解蔬菜批发价低而零售价高的难题也是政府当务之急,众所周知,流通是产销的通道,要使通道简洁通畅,就需要体制和机制的保障。政府要重点尝试发展“产销直供”和“农超对接”等有效方式,降低中间环节成本,促使流通体系建设,而青岛市也正在努力实践中,相信不久必有成效。此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政府应积极推进现代农业,通过规模合作扩大供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配套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产业园区,推进蔬菜大棚建设,有效提升蔬菜生产的组织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让菜农和居民都真正赢得实惠。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锡复春 实习生 李颖
新闻推荐
早报讯 “这批爱心白菜很及时,我们社区的居民很欢迎。”昨天中午,收到爱心白菜的李沧区李家上流社区负责人高兴地说。早报联合微尘基金送爱心白菜活动昨天再次启动,万斤爱心大白菜送给社区居民和养...
平度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度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