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宁 张文丽
泥泞的小路、低矮昏暗的土房、漫天飞舞的尘土;村民文化活动贫乏,封建迷信、聚众赌博现象时有发生……这是十几年前的我区农村的真实写照。
如今,行走在乡间的大街小巷,泥泞的小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公路上不时跑过一辆辆私家车;低矮昏暗的土房变成了整洁划一的标准房,网络、有线电视一应俱全。多年沿袭的陋习消失了,农村青年一个个忙着致富、读书充电,一个个日子过得赛蜜甜……
“现在村里有饭店,有集贸市场,农忙时从饭店点几个菜,清闲时逛逛市场,生活过的有滋有味!”谈及目前的生活,沙镇镇苇元村村民张曙光脸上写满了幸福。“咱村还有宾馆哩!以前亲戚来了都是在家里挤挤。现在,跟城里一样,嘿,都住宾馆,以前想都不敢想!”村民张培发接过话茬,言语中透着自豪、带着自信。
物质上的满足不算真正的富有,只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提高了,才是真正的富有。针对广大农村村民对提高生活质量特别是精神需求的要求,我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为期五年的“乡村文明行动”,通过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农民文化站等一批文化设施投入使用,农民有了宣传栏、图书室、远程教育室等学习场所,享受到更加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成为我区新农村建设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年来,我区争取了100余万元为9个乡镇配备了乡村学校少年宫,让农村娃儿“足不出镇”就能享受到高水准的文化教育。堂邑镇刘庄村的刘大娘最引以为骄傲的是,她的孙女在家门口的少年宫免费学了舞蹈,而且学得有模有样,去年还顺利通过了市里一所重点高中特长生的招考。“邻居的孙女在城里,学舞蹈还得花钱,现在咱不用花钱就能学。以前都是咱农村人羡慕城里人,现在城里人竟然羡慕农村人,真是想不到啊!”70岁的老大娘站在自家绿油油的菜地前,感慨不已。
为不断深化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我区还结合农村实际,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建立了一批省市级文明村镇。通过其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农民的生活方式更加文明健康,农村乡风更加和谐。侯营镇田庄村是省级文明村,村民不仅住进了水电暖齐全的小区,还准备建企业、建公园,饭后,大家聚在文化大院里,上唱党的政策、下演百姓生活,日子过的有滋有味儿。如今,全区有省级环境优美乡镇3个,市级生态示范乡镇8个,省级小康村1个;国家级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1个、省级文明村镇9个,市级文明村镇3个,区级文明村54个。
新闻推荐
...
平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度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