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ass="group1" >" class="group1" >
" class="group1" >
" class="group1" >
" class="group1" >
本报记者 许静 通讯员 刘佳
7月11日,东港区河山镇的申家坡村,捧回了“全国文明村镇”的奖牌。此前,该镇已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重点镇称号。
7月31日,在东港区美丽文明乡村行动进展情况现场观摩考核中,河山镇获得全区第一名。
位于市区北郊,主动承接市区产业升级的河山镇,是如何在美丽文明乡村行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镇党政联席会连续7次开在街头巷尾,卫生死角在“河山农村干部”微信群实时曝光
8月4日,在河山镇费家官庄村北的河道边上,镇包村干部丁素梅发现了倾倒的垃圾,立刻用手机拍下照片标明地点传到“河山农村干部”微信群。
不一会儿,费家官庄村干部就领着保洁员来到现场将垃圾彻底清理,到附近养殖户家中做工作,指导他们将垃圾统一送到指定的垃圾箱中,并用手机拍下清理过程、清理之后进户宣传的照片传到微信群中。
随见随拍,随干随拍。利用微信群进行工作监督互动,是河山镇在美丽文明乡村行动中的创新举措之一。
“穷则穷干,富要富干,就是不能不干!”这是镇党委书记刘祥彬在美丽文明乡村建设动员会、调度会、现场会常说的一句话。“尽管各村基础参差不齐,但是建设美丽文明乡村的决心和劲头是齐头并进的。”
该镇将党政联席会连续7次开在了街头巷尾,现场查看村环境整治情况,现场发现问题、研究对策。
镇里每周进行一次群众满意度电话抽查,下发《致全镇人们的一封信》9000余份,由党员亲手送到包联户家中,做到户户知晓,家家参与。
每周一,全镇包村干部、支部书记在党委召开早例会,对上周各村工作进行点评,让工作不到位村的支部书记、包村干部、社区书记、包片领导分别作表态发言,“红了脸、出了汗”;同时让成绩突出的村介绍经验。
执行“最严考核”,每月对村进行三次检查验收,对连续两次检查验收排名后5名的村支部书记降为副书记专抓环境整治,连续三次则直接免职,目前已有3名村支部书记被降级。
目前,全镇已投入近1000万元对村庄进行“五化”建设,进行道路硬化1万余平方米,安装或改造路灯200余盏,粉刷墙面8000余平方米,建设文化墙6000余平方米,绿化各类苗木5万余株,新修和改造街巷排水沟10000多米。
48个村的183条主街已全部清理完毕;681条次街和小巷已清理537条,其余正在抓紧清理;目前,清理各类积存垃圾和杂物1万余吨。
村民全部纳入一刻钟文化圈,善行义举“四德”榜覆盖率100%、上榜率80%
8月17日,走进河山镇刘家官庄村,道路宽阔整洁、石楠女贞成行,美丽乡村的“外在”就在眼前;
而健身器材齐全的文体广场、文明一条街、大红的善行义举“四德”榜,则告诉你这里的美丽乡村“内在”有多美。
像刘家官庄村一样,今年以来,河山镇7个社区48个村全部实现了环境面貌大提升,同时注重文明创建,打造村美、人和、宜居乡村。
全镇7个农村社区,普遍按照“五个一”标准,配套建设了社区文体广场和文体活动中心,广场上有门球场、篮球场等健身路径,中心设有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等10多处功能室,连同周边社区超市、卫生室、警务室等,构成了“一刻钟”文化生活服务圈。
为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该镇还深入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新建、扩建和规范农村文化大院48个、文化活动室37个。
目前,全镇48个村全部配备音响器材,发展业余文艺队伍40余支,组织庄户剧团“送戏下乡”演出20余场。
“以前闲的时候就在家待着,或者搓麻将、打扑克,现在唱歌、跳舞,区里、镇里还经常来村里送戏,生活有乐趣多了。”申家坡社区村民许娟的话,道出了乡村文化建设给群众生活带来的改变。
每月,镇里都开展“身边好人”评选活动,评选表彰“最美河山人”;每年,镇里都开展“好婆婆、好媳妇”“美丽文明乡村行动标兵”等评选表彰活动;全年,组织“新农村新生活”培训20余场次……
道德引领倡树文明新风。走进各个村庄,大红的“善行义举四德榜”十分醒目,上榜的典型成为村民争先学习的榜样,全镇实现“四德”榜覆盖率100%、上榜率80%。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李刚业) 2月27日,记者从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2年度日照市新增3个市级文明社区,撤销2个市级文明社区。 据了解,在2012年度,日照市人民防空办公室等352个“市级文明单...
平度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度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