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亚楠
通讯员安静报道
本报平度讯近日,农业部种植业司委托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组织全国有关专家,对山东省农科院在平度市古岘镇的春花生单粒精播技术高产攻关田进行了1亩实打验收,亩产达到782.6公斤,打破了该院去年创下的752.6公斤的纪录,再创我国花生单产纪录。本次高产攻关纪录仍以花生单粒精播为核心,该技术已于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打破全国花生高产记录,实收均超过750公斤/亩。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对稳定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作用重大。传统认识中,花生“只有一穴双粒创高产”。据悉,尽管花生具有无限生长的习性,单株生产潜力较大,但是,由于易受潮变质,播种后易受病、虫危害,为保证全苗,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每穴双粒播种,甚至有的播到每穴3—5粒。这样双(多)粒穴播种,用种量大,全国每年用于做种的花生就约占总产量的10%,也大大增加了农户种植成本;同时,还造成群体质量下降,大大降低了花生的单株生产能力,并制约了亩产的进一步提高。
花生单粒播种,其实早在上世纪30年代起,就有人陆续提出,但一直未能形成成熟的技术体系,未能改变生产实践。近年来,省农科院院长、研究员万书波带领该院花生栽培团队针对单粒精播技术、群体结构、产量形成机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明确了单粒精播技术节本增效的生理机制,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题,终于形成了成熟的花生单粒精播技术体系,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在同等土肥等条件下,采用单粒精播促进了花生产量和效益的同步提高。
据万书波介绍,播种由双粒改为单粒后,垄距、穴距等都要进行相应调整,花生封垄时间提前7—10天,有效增加了光合面积和叶面积系数。同时,根据单粒精播花生生长发育特点,实施精准平衡施肥,及时化控防徒长,防病延衰,争取适期晚收夺高产。
截至目前,省农科院已在山东省平度、莒南、招远、宁阳、冠县等多地进行花生单粒精播技术试验示范,节本增效显著,亩用种量减少约20%,亩均增产5%左右。近3年,该技术在全省累计种植面积超过650万亩,今年被列为农业部主推技术,并颁布为国家农业行业标准。
据悉,下一步,省农科院还将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加强模式配套品种、种植标准化与机械化等核心技术攻关,与周边省份农技推广部门和生产经营组织紧密合作,扩大应用范围和示范规模,带动大面积提质增效。
新闻推荐
□杨发鹏宗珊珊于有升报道本报平度讯在近日揭晓的2015年度中国淘宝村、淘宝镇最新名单中,平度新河镇灰埠村首次上榜,成为中国人气最旺的淘宝村之一。“这次灰埠村能入选中国淘宝...
平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度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