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平度市古岘镇组织的春花生高产攻关田测产现场。11月5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印发“种植业快报”:山东省农科院今年在平度市古岘镇组织春花生高产攻关,亩产达到782.6公斤,打破了全国花生高产纪录。
该院曾于2014年在莒南县板泉镇培创高产攻关田,亩产量达到752.6公斤,一举打破保持31年不变的我国花生高产纪录。2015年9月23日,农业部种植业司委托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来到平度市古岘镇春花生高产攻关田里,经过现场实打验收,得出数据:这里的花生亩产又提高了30公斤。
山东接连突破我国花生高产纪录,有什么诀窍?农村大众报记者采访了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花生分团团长、山东省农科院研究员万书波,试图一探究竟。
“且慢,先给你们做个科学普及”,他没有直接揭开谜底。花生具有无限生长的习性,它的开花期和结荚期很长。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普通型花生单株分枝10~30条,盛花期长达30天左右,花量可达50~200朵,结荚果多达100多个,重225克左右,单株生产潜力较大。然而,花生易受潮变质,种子质量较差,加之播种后易受病、虫为害,为保证花生全苗,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每穴双粒播种,甚至有的播到每穴3~5粒。每穴双粒播种有两个弊端:一是用种量大、成本高。全国每年用作种的花生约为15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0%左右。二是群体质量下降。在高产高密度条件下,两株花生根系和分枝紧密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易造成大小株,群体和个体的矛盾突出,不能充分发挥花生单株生产能力高的优势,花生产量难以进一步提高。
为有效解决花生生产用种量大、产量潜力挖掘不足等问题,近年来,万书波研究员带领花生栽培团队就单粒精播技术、群体结构、产量形成机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单粒精播、缩垄增穴、培壮个体、协调群体、增钙饱果等突破性技术,明确了单粒精播技术节本增效的生理机制,形成了成熟的花生单粒精播技术体系。
万书波研究员进一步分析说,与传统双粒播种技术相比,他们研发的花生单粒精播技术主要有四项关键创新:一是播种双粒改单粒。将传统花生播种的垄距由90厘米减小到80~85厘米,穴距由16厘米减小到11厘米左右,每穴由2粒改为1粒,每亩播种15000穴左右,比双粒播种增加5000~6000穴,这样花生封垄时间可提前7~10天,有效增加了光合面积和叶面积系数。二是精准平衡施肥。根据单粒精播花生生长发育特点,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改部分速效肥为缓释肥。依据土壤钙胁迫程度,每亩基施30~80公斤钙肥,另加施钙、锌、钼、硼等微量元素,合理搭配养分,促进植株发育。三是及时化控防徒长。遇连阴雨、光照不足天气时,单粒精播花生易发生郁蔽与徒长现象。当花生封垄主茎高度达30厘米左右、有旺长趋势时,“多次少量”喷施生长调节剂,实现控旺促壮。四是防病延衰晚收获。从花生始花期开始,提早喷施杀菌剂,预防花生叶斑病的发生和为害,饱果期喷施叶面肥防止脱肥早衰,争取适期晚收夺高产。
2014年、2015年,山东连创我国花生高产新纪录,其秘诀就是采用单粒精播新技术替代了传统的双粒播种栽培模式。
近几年,万书波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山东平度、莒南、招远、宁阳、冠县等县(市)进行了花生单粒精播技术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节本增效显著。与传统双粒播种相比,采用花生单粒精播技术用种量减少20%左右,并且较好地协调了个体和群体发育动态,亩总果数可以达到39万个,较双粒穴播多出3万个,平均每亩增产5.5%,亩增效210元以上。事实证明,花生单粒精播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在2011~2015年连续5年被列为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2015年被列为农业部主推技术。近三年,这项新技术在山东累计种植面积超过650万亩。
新闻推荐
农村大众报平度讯(通讯员许伟军于有升刘然)近日,笔者从平度市农机部门获悉,该市2016年的深松整地工作提前启动。平度市农机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深松整地工作作为青岛市政府的一项...
平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度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