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庆阳讯(记者孙海峰)庆阳市以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为抓手,大力实施源头治理、监测检验、质量追溯、品牌建设等“四大工程”,积极推进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转变,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庆阳市从源头治理入手,深入开展土壤、水环境、农药、化肥等综合治理行动,保护产地环境。截至目前,全市主导产业农药单位面积使用量下降10%左右,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79.5%,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8.6%,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畜禽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该市大力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工程,建成了以市级为重点、县级为基础、乡级和企业为补充,定量、定性检测互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体系。
庆阳市加快追溯信息平台建设步伐,全市1个市级、8个县级、58个乡镇和21个重点农产品生产单位的追溯平台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努力做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该市以“三品一标”认证为切入点,提升农业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强力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截至目前,“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到122个;23个农产品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商标;“庆阳黄花菜”“庆阳苹果”先后荣获全国名优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庆阳”品牌农产品知名度持续扩大。
庆阳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引导广大种植养殖户由分散向规模化转变,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建成规模养殖场(小区、合作社)1406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6.5%;设施瓜菜、高原夏菜、特色瓜菜等瓜菜产业规模不断扩张,面积达到149.3万亩;万亩以上的优质苹果片带达23个,规模效益显现。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李晓峰盘小美6月的董志塬,一派生机盎然。果园里,随处可见种树、打药的果农;温室大棚里,农民们忙着采摘瓜菜;农业项目建设现场,工程车辆来回穿梭……今年以来,西峰区按照“11235”发展思路,聚焦...
庆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庆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