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本报记者 高于婷
“朝共清风伴,夜同明月陪。拳心怀善爱,生性似兰梅。”这首清雅的诗,是李妍鸿的真实写照。
她出生于普通的农民家庭,在学生时代被妙趣横生、韵味十足的诗词所吸引,通过自学苦读,多年来坚持创作,至今已有近千篇诗词作品。她的诗词里有柴米油盐、也有雄心壮志,有儿女情长、也有家国天下。生活在哪里,她的灵感就在哪里。
西峰区温泉镇刘家店村,李妍鸿的家就在马路边。沿着小道往深处走,左手边推开一扇绿铁门,就看到了一畦小菜园,掀起门帘,迎面来的是满目翠绿鲜红,有枝干遒劲的柿子树盆栽,小雏菊、富贵菊开得正欢,兰花叶脉清晰自得其乐,足以可见花草主人的用心。再往里走,是李妍鸿的书房。一方平桌用来练习书法,小桌上放置着一台电脑,在墙根边,还立着一架古筝。相比于其他村民家,李妍鸿的家确实有点与众不同。
平日农闲时间,李妍鸿就会在这间书房里埋头创作。这台电脑是最早的家当,为了方便格律检测,丈夫王琨理攒钱帮她买了这台电脑。在此之前,李妍鸿都是自己个琢磨,有了电脑就方便多了,不仅能够帮助学习诗词创作,还交到了许多同样爱好诗词的良师益友。古筝是李妍鸿最新的朋友,从小喜欢传统民乐的她对古筝心心念念,她打算照着书本和网络视频拿下这个乐器。
许多人形容李妍鸿活得像个古代人,除了写诗弹琴,还常常挥笔泼墨。书桌上堆放着好几沓毛边纸,上面写满诗词歌赋、名言警句。“练习书法是修养心性的过程,在字里行间感受文字的熏陶,有不开心的事了,坐在桌前专心地临摹一会儿,心就能慢慢地静下来。”李妍鸿的“诗意日常”很是忙碌,但她乐在其中,“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烦恼,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学习一些未知的知识,是很有意义的。”
今年49岁的李妍鸿是一位普通农民,虽然生于农村家庭,但父亲很重视对她的教育。中学时期,在接触到大量古诗文时,李妍鸿深深被抑扬顿挫的韵律所吸引,一边阅读赏析,一边自己试着创作,生活琐事、梦想追求都被她写进了诗句里。看着李妍鸿钻研劲头十足,父亲将单位奖励的精品笔记本送给了她。这本珍贵的笔记本到现在还完好无损地保存着,上面抄誊了许多知识格言,还有李妍鸿学生时代创作的青涩诗词。初中毕业,李妍鸿进入职业中学学习设计。在完成原本的裁剪课程之余,她还自学了篆体书法、国画等课程。
毕业后李妍鸿回家继续务农,结识丈夫王琨理喜结连理。虽然生活变得柴米油盐,但李妍鸿一直没有放下笔,干农活时、照顾孩子、做饭,只要一有灵感,她就会立即拿出纸笔记录下来。靠家里的几亩薄田,养育两个孩子很难,于是李妍鸿前往陕西、江苏等地打工,当过服务员、在制药厂做杂活,丰富的生活经历,为她后来的创作注入了许多灵感。
在李妍鸿和丈夫的努力下,让一对儿女都学有所成。近几年,她也不再外出打工,选择留在家中经营着小果园。“丈夫对我的爱好非常支持,有的人说我不务正业,但丈夫很理解我,包揽了农活家务事,还帮我买电脑、买乐器,支持我写诗创作。”
截至目前,李妍鸿创作的诗作已有近千篇,包括古诗词600余首,现代诗300多首。她的作品中有柴米油盐、也有雄心壮志,有儿女情长、也有家国天下,如悠悠心声“陶柳东篱清晓梦,云高逸远隐心诗”,再如“冰雨凝枝,瑞雪纷飞,竟与天云斗瑞祥,再看那,有宁州陇府,冬韵清长”“借狂烈的西北风,把漂泊日久的游子送一程,即使是一丝一缕,也能把双足疲累减轻”,还有对消防官兵的赞美“明知水火无情,而你依然投笔从戎。把火热的青春,奉献的一无所剩,为圆儿时曾经的梦,毅然换上庄严的军装”。
有了电脑后,李妍鸿通过网络渠道,加入了诗词交流群,认识了一批爱好文学的好友,后来在文友的推荐下,她还经常参加市上举办的文学讲座、作品研讨会、采风交流、新春诗会等活动。“这些文友也是良师,他们许多人都是专业的,有写作经验、有知识理论,跟着他们学习,让我开拓了眼界心界,对诗词创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016年,李妍鸿在《中华诗词》上正式发表了第一篇作品,这对于她来说是莫大的肯定和鼓舞,后来她的作品还常见于省市级的报纸杂志,并且她还加入了中华诗词学会、甘肃省诗词学会、甘肃省楹联学会。但这并不是李妍鸿的目标所在,她更享受的是在创作过程中沉淀的状态。
真切感悟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李妍鸿喜欢走出去,结交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年龄的朋友。有次,李妍鸿一大清晨就出了门,打算去拍摄朝霞,结果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写生的大学生,她用手机镜头定格了这一画面,满心崇拜地站在大学生旁边观察了许久。两人还热切地交流了起来,当得知大学生想要画晨雾美景时,李妍鸿立即留下了联系方式,约定下一次带大学生去最佳的观景地写生。
农闲时候,李妍鸿曾跟着团队,去拍摄《抵制高价彩礼》公益广告和微电影《向阳花儿开》,让自己的闲余时间都能充分利用起来,去接触新事物、认识新朋友,不断提升自我。此外,她还热心公益事业,作为志愿者加入市上的爱心公益协会,跟着团队前往各县乡镇,将衣物、文具送到需要的孩子手中。
“墨书修志性,花草养心神。博爱怜孤幼,严行律己身。”李妍鸿以这首诗立身自勉,她对生活的追求影响了儿女、丈夫,也在渐渐地影响周围的村民。“心态好比什么都好,虽然日常生活中没有较好的娱乐休闲设施或场地,但只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能让精神世界丰富起来,让生活变得‘诗意’。”李妍鸿也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村民走出家门,去参与到各类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中,享受幸福生活,充盈内心世界。
新闻推荐
本报特约评论员李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做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政策衔接、机制整合和工作统筹,加快弥补基础短板,着力打造...
庆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庆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