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李鹏钧
说到农村,人们想到的就是“脏、乱、差”;提到农民,想到的就是“泥腿子”。在灵山县石塘镇苏村,一间不起眼的蛋糕屋,颠覆了人们对农村和农民陈旧的认知。
4月17日上午,记者走基层来到灵山县石塘镇苏村。这是一座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却处处凸显现代化的气息。
沿着一条蜿蜒的水泥硬底化村路向村庄的深处走去,路旁的玉米地里的玉米绿油油,在春雨的滋润下,正茁壮成长,两旁的楼房整齐排列。巷子口,屋檐下,老人在聊天、孩子在戏耍。看到我们一行陌生人到来,老人面带微笑,孩子们满脸好奇。
紧靠村路的一间屋子墙上,钉的一块牌子引起的记者的注意——“苏村蛋糕屋”。
农村也有蛋糕?记者带着好奇进入屋子,屋内几个托盘放着、油条、烤包、肉松包等多种食品,在盘子上面还用盖子盖住,一些苍蝇闻着香味在外面四处乱窜,却无法靠近这些美味食品一步。
在屋子的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几个鲜艳的蛋糕盒。看到记者进入屋里,一个背着小孩的妇女,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屋里的各种特色糕点。妇女看上去40岁左右,衣着整齐大方,没有丝毫农村乡土气息。“这些糕点都是我们自己做的,别看这里是农村,但是卫生没问题,这个肉松包好吃,你可以试一试。”“这些油条是用健康油炸出来的吗?”“是啊,油条的味道也不错,很香的!”
记者一行,每人都在店里选了一种自己爱吃的糕点,尝试一番后,都赞不绝口,细算下来只用了10元钱。
店里的妇女告诉记者,她叫陆万飞,今年已经50岁了,背上的孩子是她的外甥,以前和丈夫在广东打工,2011年才回乡开了这家“苏村蛋糕屋”,糕点都是她丈夫自己做的,除了屋里剩下的糕点外,平时还做江苏饼、菊花饼、米饼、鸡仔饼等多种糕点和各种烤包,以及订做生日蛋糕、满意包子,一天能卖两三百块钱,到年底和婚庆高峰期,订做的糕点就更多了。
女店主陆阿姨告诉记者,她丈夫每天做好糕点后,就到地里忙农活,她带着孩子在店里看店,在外打工多年,现在回乡做点小生意,既能帮助儿女带孩子,还能减轻他们的负担,现在农村生活好了,村里人对吃也越来越讲究。
记者采访了解到,苏村有4000多人,1000多人在外面打工,村里主要种植黑果蔗和三月红荔枝。近年来,一些外出务工的村民,像陆万飞夫妻一样回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主要发展养蜂、养鸭、养鸡、养蛇和木材加工,村民发展的种、养业正逐年壮大,群众的生活需求日新月异。
新闻推荐
(记者李鹏钧通讯员 莫锦宇)灵山县灵城镇的男子廖某为了发财,竟走歪门邪道,合伙他人利用赌博机来吸引人员参赌,从中获利。4月23日,廖某因涉嫌开设赌场罪,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据了解,2013年春节起,廖某...
灵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