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李鹏钧
灵山县新圩镇茶田村委是一个只有2000多人的山村,70多年前,中共灵山县委就诞生在这里。近日,灵山县委把“常委会”搬进这个革命村庄召开,与老区人民一起“问诊”致富路。
2月13日,灵山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来到茶田村,走进中共灵山县委旧址,重温入党誓词,接过革命前辈的担子,带领灵山人民致富奔小康。
茶田村四周环山,因特殊的地里环境,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011年扶贫203户,人均收入1759元;2012年脱贫63户,人均收入1891元,增收132元;2013年脱贫55户,人均收入2036元增收145元。”2月19日,记者在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何承裕的工作日记看到这样的工作记录。
何承裕告诉记者,他是在2012年3月挂点茶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两年来,目睹了茶田村发生的点滴变化。“近年来,基建项目完成了村道硬底化建设、新建村委办公楼、村级服务中心、学校、人饮工程;扶贫项目发展有种植莪术和种植楠木、沉香、柚木等名贵木材,利用地理环境优势发展养殖生态鱼,利用农户+公司模式发展养鸡,养鸡大户有两户,中小户有100多户,养鱼的有90户左右。”说起茶田村的变化,何承裕朗朗上口。
要想富,先修路。现在茶田村的路已经修好了,扶贫项目也逐步实施,部分群众已经脱离贫困,正向富裕路迈进。“2013年统计,茶田村有2350人,村里有部分群众还没有脱贫。”何承裕告诉记者,2月13日,所有县委常委和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全部到场,在重温入党誓词后,与党员村民代表共商茶田村的发展致富路,找准扶贫路子,早日让村民脱贫致富。“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了,村里劳动力少,种养项目,一些家庭是心有余力不足,近些年来发展的项目,相比较之下,养鱼和养鸡比较成功。”村支书周善友说,村民希望能加大力度,尤其是资金的扶持,近年来,一些村民因地制宜,发展养牛,投入人工少,效益好,养一头母牛,收入也很可观,但是数千元的投资,就让许多村民望而止步。“一头母牛一年能产一次仔,牛仔生产半年后,就可以卖了,去年6月份,我家刚买了一头牛仔,只养半年,卖得四五千元。”村民袁兴强介绍,茶田村目前有30多户群众家养有牛,但是都不上规模,总共也只有50多头牛,都集中在四队和五队,四队一户袁姓群众家养的3头母牛,价值就值七八万,每年一头母牛产一次仔,收入就有一万多元。看到经济效益好,人工投入不大,而且村里山多林密草茂盛,许多村民都想养牛。“在一系列的政策和项目的扶持下,茶田村的群众增强了致富的信心,也看到了希望,群众也改变了思想观念。”何承裕说。
在茶田村开的“常委会”结束了,茶田村群众的致富路已起步。
新闻推荐
(记者李鹏钧通讯员项琳琳)春雨连绵,乡村路上行人稀少。然而在灵山县石塘镇塘美村榃蒙自然村内的一条田埂小路上,拉水泥的、铲沙石的、筑基铺路的人正在忙得不亦乐乎。石塘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
灵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