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李鹏钧
柠檬、葡萄、沙田柚、沃柑、黄皮、杨桃,在灵山县平山镇罗阳山脚下的灵家村委校椅麓村,一片看上去像新开垦的地上种植了近20种不同季节的水果,3月份前,那里还是一片连路也没有被群众闲置的荒地,如今,一个生态农业产业园已经初具规模。荒地建设生态园“这一片种的都是柠檬,生态园里柠檬种植得最多,有30多亩。”石真蹲在一棵近米高的柠檬树旁,一面仔细观察果树生长情况,一面向记者介绍,这些果树都是今年4月份才种的,明年就可以结果,后年可以留果,这些果苗都是自己育种嫁接的,那边一片是苗圃基地。“现在很难找这么大的连片土地发展生态农业,这一片原来都是村民闲置的土地,由于紧靠罗阳山,村民住得较远,交通不方便,连条路都没有,在镇政府和村委的帮助和协调下,前后只用了3天时间,就把这100多亩的荒地从村民手中租来。”石真告诉记者,当初看到有人来租这些荒地,村民很高兴,也乐意。
目前,100多亩荒地已经焕然一新,地上种了柠檬、葡萄、沙田柚、沃柑、黄皮、杨桃、百香果等近20种水果品种,各个品种种植面多的数十亩,少的也有数亩。让闲置的土地活了起来,每天近20名附近的村民在生态园里上班,单是这些工人的工资,每月就2万多元。
携手农户打造生态农业“发展多种水果品种种植,让一年四季都有水果采摘,在生态园里还有多口池塘,水面积共计有数十亩。”石真告诉记者,要把生态园打造成为一个立体种养和生态乡村相结合的农家乐。“生态园的建设让当地村民受益匪浅,盘活了闲置的土地,村民在家门口也有班上,投入20多万,在村中修路建桥,这些都是让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平山镇政府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石真原是古朴村委的村主任,与其弟石新一起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在崇左时发展种植柠檬1000多亩,在获得成功后,把经验带回家乡来发展,成立瑞隆富硒生态园,带领家乡人民致富,在今年发展的富硒米种植30多亩,收获的10000多市斤富硒米全部通过电商,被抢购一空,每市斤高达20元的价格,让种了一辈子水稻的村民,让依靠种田为生的农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目前,许多群众与生态园合作种植富硒米,预计明年平山镇发展富硒米种植达到300多亩。
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生态园生产的,无论是水果,富硒米;还是鱼、鸡,无论是种还是养都要体现出‘生态\’,从日常管理到施放的肥料,都要突出生态。”石真告诉记者,比如与农户合作的富硒米种植,为确保米的质量,为农户提供肥料(叶面肥),对田间进行统一管理。
石真告诉记者,石新在南宁有专门从事电商销售的电商公司和店铺,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把生态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现在的人生活好,不但要吃得好,还要吃环保。”石真告诉记者,罗阳山本就是原生态的山林,时常有野猪从罗阳山下来,在生态园紧靠罗阳山一带出没,依靠青山绿水,发展特色农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乡村也更加美丽。
新闻推荐
(记者李鹏钧通讯员张华强)灵山县国税局将廉政建设与税收工作任务紧密结合,以“整治作风,整肃纪律”为重点,以专项整治为载体,推动了各项廉政建设工作有声有色开展。目前,该局是全区国税系统首批廉政文化...
灵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