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李鹏钧 通讯员 周秀英 莫远飞
清冷的冬季,人们路过灵山县新圩镇大炮岭,都会惊异地发现,路旁的云洲中学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校园里绿树掩映,郁郁葱葱,崭新的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井然有序、色彩靓丽。
云洲中学的变化,得益于灵山县紧抓项目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自2011年起,灵山县教育项目“航母”建设就拉开了序幕。
建设安心教学的“家园”
灵山县青云中学的梁小媚夫妻俩是2012年的特岗教师,在学校一间14平方米的楼梯间里,夫妻俩一住就是三年。直到2013年5月,学校开始建设公租房,第二年8月,梁小媚夫妻喜气洋洋地搬进了新房。她深有感触地说:“没有房子,一直不敢要孩子。”
三隆镇陈屋山小学的13位教师,也有着相同经历,2016年元旦,他们终于住上了新楼房。新楼房共5层,崭新靓丽的颜色格外抢眼。
多年来,教师宿舍楼紧缺一直困扰着灵山县教育教学工作,为改善农村教师居住条件,保证农村教师引得进、留得住、能安居、教得好,灵山县教育部门多方筹措项目资金以及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公租房项目,扎扎实实做好了“筑巢引凤”工程,为广大教师建设安心教学的“家园”。
据统计,从2013-2015年,该县实施教师周转宿舍、公租房项目共112个,投资资金10416万元,新建教师用房面积73570平方米,共建设教师公租房754套,教师周转房878套,解决了该县近5000名教师的住房问题,有效地缓解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住房难题。
打造舒心学习的“乐园”
近日,跟随着灵山县教育督导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我们慕名来到该县云洲中学。
恰巧正是课间时间,只见学生们三个一群五个一帮,行走在绿树成荫的校园里,奔跑在学校平坦的硬底化跑道上,坐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中,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共享着冬日的阳光,尽情地讨论着学习与生活。
“学校真是越来越美了。”“我们的操场好大哦!跑一圈要好久。”“宿舍各项设备齐全,功能也很先进。”……
据了解,2011年前的云洲中学,是一所“灰头土脸”的学校,全校只有一个公共厕所,学生住的都是大瓦房宿舍。如今,该校图书、心理咨询、仪器等室舍一应俱全。“学校的项目建设改善了办学条件,学校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保障。”谢校长高兴地说。
近年来,灵山县把农村中小学危房作为惠民工程,加大维修改造力度,把学校建成真正让“家长放心、师生安心”的教学场所。据统计,2013-2015年,全县共消除危房99562平方米,实施新建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项目428个,投入资金47701万元,新建面积323958平方米,同时对学校原有的操场进行硬底化改造。
修筑安全管理的“堡垒”
该县教育局局长黄庆成的身影,时常出现在各个项目学校,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建议。他说:“修筑安全管理的‘堡垒\’,是项目建设的底线,是教育教学的生命线。”
据统计,2013-2015年灵山县建设义务教育学校项目共541个,总投入资金58128万元,新建校舍面积397608平方米。其中2014-2015年的项目预计于2016年上半年全部完成,将有效缓解该县“入学难”、“大班额”、“大通铺”等难题,义务教育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新闻推荐
(记者陆燕)春节长假期间,钦州市灵山县佛子镇大芦古村在新春小长假里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批远道而来的客人,向他们展示了岭南建筑风情及留存百年的传世楹联。正月初五当天,记者在大芦古村景区看到,前来旅游...
灵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