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继梅 通讯员 商剑才
“生猪怎么跑到楼上住了?这里怎么没有闻到猪粪的气味,也没看到有排污水沟?”6月28日,来到灵山县那隆镇路司村龙君养殖场的黎先生一脸疑惑。穿过水汽消毒通道,一栋两层的楼房呈现在眼前,生态猪则被安置在“二楼”进行养殖,令人好奇心顿起。
“我们这个养猪场,主要采取的是新型环保的生态养殖方式。”饲养员覃胜敏介绍,养殖场厂房搭建成两层,二楼的16个猪圈底部均使用钢筋焊接,形成铁网,猪粪和猪尿可以透过铁网排放到一楼,这样二楼的猪圈即可保持相对干净整洁,排到一楼的污水再由管道流进降解池里,化成沼气,剩下的猪粪,等干一点就可以轻松收集,用作有机肥。
可是猪粪为什么不臭,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原来,整个养猪场是密封的,进入场内的空气需经过一层水帘墙过滤,隔除细菌和杂物进入,保持场内的环境健康。更主要的是在普通饲料中添加了‘活菌态\’微生物饲料,这种特殊的饲料不仅可以增加食欲,而且大大降低了猪粪的臭味,同时在粪便中洒上生物降解菌,用于化解粪便有害细菌。
该养殖场的管理也非常高效便捷。目前,场内共有16个猪栏,共存栏500头猪,采用2个饲料大罐半自动供料,全自动供水,一名饲养员每天只需工作2个小时,就可以管理整个猪场。而且生态猪出栏上市的时间缩短了1个月左右,猪也很健康,肉质鲜美,深受市场欢迎,每公斤价格上扬2至4元,一度供不应求。今年6月出栏的第一批200头猪,产值达40多万元。
为使养殖场可持续发展,该场还在附近承包了150亩山林,养殖场里生产出来的有机化肥和粪水废渣都运到果园中,真正做到了场内无污染,零排放,预计每年可节约成本8万元,增收20万元,实现了“猪-沼-果”的新型生态养殖模式。
据该镇畜牧站负责人介绍,该养殖场已通过钦州市“四星级”生态养殖场的验收,正申报自治区“五星级”生态养殖场。
新闻推荐
(记者梁生)日前,钦州市民政局通过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在全市开展了对优抚对象“大走访、送温暖”专项活动,切实帮助优抚对象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确保国家对优抚对象相关优待政策落到实处。6月21日,钦州市...
灵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