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沛常在朝阳捐血屋过60岁生日
韦沛常夫妻献血多年来获得的荣誉
昨日10时30分,韦沛常夫妇像往常一样来到朝阳捐血屋,两人均捐献了双人份的血小板。这既是一次平常的献血,也是一次不平常的献血。说平常,因为这对夫妻每月来献血已成常态;说不平常,因为这是韦沛常最后一次参与无偿献血。当天是他60岁生日,按照《献血法》规定,他要光荣“退役”了。
20年坚持献血形成“生物钟”
接过南宁中心血站献血办主任蒋文和捐血屋工作人员送上的鲜花和蛋糕,韦沛常难以抑制住激动的心情。按照规定,无偿献血者年龄不得超过60周岁。献血近20年的他,收集了厚厚的一堆献血证,也收获了南宁市和国家级的各种献血荣誉。
第一次献血时的情景,韦沛常记得很清楚。1998年10月2日,他路过朝阳广场时看到路边停了一辆捐血车,想起小时候的看病经历,想到献血可以挽救患者生命,他就去献了200毫升血。
这一献,就坚持了近20年。在这近20年里,韦沛常只要献血间隔时间一满,就主动到捐血屋献血。“就像有了生物钟,到时间脑子就会提醒自己,应该去献血了。”
除了在南宁,韦沛常外出旅游或探亲时,到了献血时间他都会到当地献血机构去献血。他先后在桂林、百色、崇左以及海南献过血。“我们无偿献血者之间有一个特别的习惯,就像集邮爱好者一样,收集其他地方的献血证。”说到这,韦沛常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
近20年的无偿献血的经历,给韦沛常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有一年灵山县一家爆竹厂发生爆炸,接到南宁中心血站的呼吁后,他和很多无偿献血者纷纷走进捐血屋参与献血。“帮助别人,挽救了他人的生命,对我们无偿献血者来说,这是有益无害的事,最主要是能帮助别人。”
一次就诊改变妻子献血观念
韦沛常说,前几年有同学、朋友劝他,年纪这么大了,不要再献血了,献血不好的。“我都是一笑而过。有些东西他要懂,不解释都懂,他不懂说了也没用。”韦沛常说,献血前要经过很多项目的检测,能献血证明自己的身体是健康的。
除了自己献血,韦沛常还向身边的亲友宣传无偿献血的好处。如今,除了他和妻子坚持每月献血,他的哥哥、侄子也加入了无偿献血队伍中。
韦沛常的妻子龚艳弟说,起初丈夫献血她是不支持的,虽然丈夫不时宣讲献血的好处,鼓动她参加献血,但她心里一直有顾虑,只抱着“围观”的态度。
一次就诊的经历,改变了龚艳弟的观念,终于加入坚持无偿献血的队伍。“我一直有头疼的毛病,去医院看病,医生什么药也没开,就说你去献血吧。”原来,医生认为导致她头疼的原因是血液太黏稠。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献了一次血后,龚艳弟头疼的毛病减轻了,这么多年下来,龚艳弟感觉身体特别好,什么病都没有,很健康。
龚艳弟说,虽然丈夫过了60岁就不能献血了,但她会坚持下去。“我还可以献血七年,今天献血者群都说老韦最后一次献血,他们说以后老韦没空的话,他们就陪我去献血。”
夫妻两人自从参加无偿献血后,就经常一起到捐血屋献血,还时常比一比谁献得多。据统计,韦沛常自1998年开始献血,截至昨日,献血121针次,总量34200毫升;黄艳弟献血107针次,总量34300毫升。
新闻推荐
(记者李鹏钧通讯员何建林)在网络盛行的今天,通过网络交友恋爱,已成为许多人的选择,然而“网恋”虽然听起来很浪漫,也暗藏着许多潜在的风险。灵山的李女士便在网络交友恋爱时“中招”,被人诈骗约35万元,更...
灵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灵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