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桂宁 通讯员 陈思思
世事总是无常,生命中总要经历一些过往,或喜、或忧、或怒、或悲,而幸运的是无论任何状况,总有支持你的人,在最需的时候,给予最无私的帮助,不问原因,只为最完美的结局。
近日,市中医医院心病科就收治了一位无名氏危重症患者。患者被发现晕倒在一马路与人民路交界处的糖水店旁,好心路人见其呼吸困难,意识模糊,遂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患者由120救护车接送到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就诊。
入院时,患者呼吸困难,难以言语,喉中喘鸣音明显,大小便失禁,四肢冰凉、双下肢中度浮肿,血压偏低。当时患者因无家属陪送,无法详细了解既往病史、发病情况等,医护人员只能依靠体格检查和临床经验进行病情判断和治疗,使救治的困难性大大增加。医院立即开放绿色通道,对患者先行救治。经初步诊断为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医务人员给予强心、利尿、扩管等抢救措施,患者症状好转,转入心病科继续治疗。科室将患者情况报告给医院行政总值及医务部门,一边进行抢救,一边寻找患者家属。
经过2天的精心治疗,患者神志清醒,但对答不切题,言语异常,在医护人员耐心询问下,从她口中了解到她曾经被民政部门救助站救助过。通过这一点点信息,医务人员从钦北区民政局救助站了解到,该患者叫黄某某,55岁,未婚,是钦北区大直镇某村人,属民政救助对象。因患者没有家属陪护,科室只能与患者所在村委会干部联系协商,村委干部多次劝说其家属过来照顾未果,这可怎么办?心病科的护士们只好既做护士的工作,又充当患者家属陪护的角色。病人入院以来,心病科的护士们每日都为她提供日常三餐,还与她聊聊天拉拉家常,不怕脏不嫌累地为病人擦洗身体、更换衣物,细心照顾病人。在全科医务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患者的病情基本稳定,于3月12日下午康复出院。
这已不是第一次救治无名氏,回顾以往,市中医医院从来没有忘记发扬人道主义精神,2013年以来共救治11位无名氏患者,医护人员并不因他们身份的特殊而降低医疗护理质量,医院能做的就是坚持“生命相托,永不言弃”的救护原则,并确保无名氏患者就诊绿色通道的通畅。南丁格尔说过:“医护工作的对象,不是冷冰冰的石块、木头和纸片,而是有热血和生命的人类”。当患者生命垂危之时,医护人员比家属更希望挽救患者的生命,这就是医护人员,拥有青春,拥有力量,无论何时,用心救治,用爱帮助,他们用自己冬日阳光般的温暖,让一颗颗贫病孤寂的心感受到人世间的真情。
新闻推荐
日前,在大直镇贤文幼儿园,孩子们在尽情地游戏追逐,童年的天真快乐写在脸上。近几年来,钦北区大直镇高度重视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办学,逐步让每个农村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公平的学前教育。...
钦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钦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