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黄 钦 通讯员 黄本芸
去年,钦州市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积极探索发展模式,投入了过亿资金,新建和改造了400多所市区及农村幼儿园,增加了近3万个学位。市教育局在这一系列的创新模式下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
多种模式办园
教育部门利用富余校舍、教师等资源,改建举办“校中园”,落实“三个一”(一块牌子、一个班子、一个独立的园舍),改造闲置校舍变为“校中园”。2012年,全市改造闲置校舍变为“校中园”有464所,占农村幼儿园总数645所的72%以上,改造面积219634平方米,投入资金13215.5万元,增加学位约29200个。如钦南区犀牛脚镇沙角小学、浦北县张黄镇新桥小学等村小学,因学龄人口减少,将闲置校舍改扩建成“校中园”。这一举措解决了农村学前教育“谁来办、怎么办”的难题。
钦南区那丽镇中布局调整并入那丽中学后,将那丽镇中改建成那丽镇中心幼儿园,增加招生300多人。又如灵山县将平山镇大路坝小学合并到平山中心小学,将大路坝小学改扩建为平山镇中心幼儿园。这一模式为改造闲置校舍变为独立建制幼儿园。“公建民营”方面,钦州一中在老校区引进社会资本创办钦州一中附属幼儿园,建筑面积达2500平方米,在园幼儿300余人。钦州二中利用原补习中心的闲置校舍,扩建改造成附属幼儿园。钦州职教中心利用整合后的职教资源,在钦州卫生学校原校址新建附属幼儿园。“民建公助”方面,钦州一中高中部搬迁到新校区后,带动了周边房地产的开发,为保障住宅区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钦州新时代地产公司投资860万元建设钦州一中实验幼儿园,建成后移交钦州一中管理。多元办学,有效缓解了市区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紧缺的问题。
政府投入民资参与
改建新建双管齐下,城乡统筹“齐步走”。2011年—2012年全市投入近2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69所,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增加学位3.1万个。在城区,投入2363万元建设钦州市实验幼儿园,投入3000万元建设钦州二中附属幼儿园,投入1041万元建设钦州职教中心附属幼儿园,投入550万元改造升级钦州第一幼儿园、钦州市第二幼儿园两所示范园,投入360万元建设钦州市第五幼儿园。在农村,市本级财政2012年安排1200万元重点倾斜人口密集、留守儿童较多的村屯建设村幼儿园,为留守儿童就近入园提供就读场所。
引导民资参与兴办学前教育。2012年全市民资投入学前教育累计达9460万元,举办民办幼儿园43所,改扩建村级幼儿园201所。如灵山县通过群众捐资、企业投入等方式,自筹资金2156万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4所。其中,引进灵山县正久有限公司投入1150万元建成灵山县正久幼儿园,提供学位400多个;钦南区那丽镇土地田村委针对村幼儿园设施简陋的情况,通过学校自筹一点、群众集资一点、村委捐助一点的“三个一点”,筹集2.8万元改造提升村幼儿园。
创新机制解决师资紧缺
在人力投入方面,钦州市教育局先是成立专门的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在灵山县、浦北县、钦南区分别成立了学前教育中心并落实编制及人员,指导管理辖区学前教育工作;其次是增核幼儿园编制,核定钦州市实验幼儿园编制60名,通过考聘、调配幼儿教师35名;三是采取考聘、从小学富余教师中调剂等方式,通过转岗培训、合作交流、跟班学习,充实到公办园幼儿教师队伍,如灵山县佛子镇中心幼儿园、大芦村幼儿园,管理人员采用部分小学编制解决。
在办园管理方面,市教育局将民办幼儿园审批权限下放到县区,形成市县两级齐抓分级负责的新局面,坚持每所幼儿园的批办必经局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并重点备案。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和年检制度,坚持开学前检查,年底评估的“两检查一评估”制度,加强幼儿园安全监管、收费管理。
新闻推荐
(记者李鹏钧通讯员 翁守运丁斌昌)近日,在浦北县某酒店上班的黄某,为了满足自己吸毒的需要,不惜偷盗自己同事的车辆,不料被酒店的监控拍了下来,目前,黄某已被强制戒毒,赃车也及时返还失主。1月29日8时,在浦...
浦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浦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