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期龙万伸
阳春三月,浦北县福旺镇的春耕生产搞得热气腾腾,刚获得“2013年度广西粮食先进合作社”称号的绿源粮食专业合作社更忙了,理事长李燕萍在合作社、在田间地头介绍了合作社连年获得粮食高产丰收的经验。
重视粮食生产
李燕萍今年38岁,是土生土长的福旺镇人,高中毕业后曾与丈夫到广东打拼,后又到南宁搞建筑,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建筑业萧条,她不想做建筑了,但下一步出路在何方?她想来想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迷惘之后,觉得还是家乡农村稳定,毅然回到家乡创业。
李燕萍出外打拼中积累了一些钱,回家乡搞哪一行呢?她看见市场菜少价高,决定投资50万元,第一个在福旺镇承包135亩田种蔬菜,主种豆角、番茄、茄子、菜心等,效益不错。第一年的种菜收入就超过10万元。
但李燕萍出出入入总是看见一些中老年农民艰苦地耕田,由于年老体弱,往往赶不上季节,甚至搁荒田地。她想,年青人外出打工了,只留老人儿童留守,如何解决农民外出打工的后顾之忧?她想办个粮食合作社,利用土地流转租田种粮,解决粮食生产劳力不足的问题。她的想法得到了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于是,她第一个在福旺镇注册成立了绿源粮食专业合作社,到2013年底,发展社员102户,社员入股土地面积142亩。她自己种的田,2012年达315亩,其中水稻210亩,平均亩产1035公斤;冬种马铃薯105亩,亩产折原粮358.6公斤,合计亩产1393.6公斤,当年李燕萍荣获“广西先进种粮大户”荣誉,奖金2万元。
为了更好地组织农业生产,李燕萍先后注册办起菜源专业合作社、绿源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和绿源粮食专业合作社,构建农产品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2013年,李燕萍主持的绿源粮食专业合作社再接再厉,种植粮食890亩,其中早稻310亩、晚稻300亩、冬种马铃薯280亩,总产原粮474吨,平均亩产532.58公斤,荣获“广西先进粮食专业合作社”荣誉,奖金15万元。
坚持科学种田
李燕萍主持的合作社,在县、镇农业技术人员的支持指导下,坚持科学种植管理,为全镇乃至全县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树立了榜样,实现了田园清洁和稻谷丰收的双赢目标。在福旺镇北兰村的稻田里,一群群鸭子在稻田里穿行,追逐害虫,而稻田里挂着的黄板上也粘满了危害水稻的害虫。李燕萍告诉我们,自从引入黄板和田间放养鸭子后,合作社的水稻田极少施用农药,由于鸭子的排泄物还田,增加了有机肥,水稻生长也比较好。在开展“美丽新田园”示范活动中,李燕萍成为全县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应用的带头人,带动全县推广“三诱”技术3000亩、“稻鸭共育治虫控草技术”500亩,示范田里基本不施农药,大大减轻了农药污染
推广机械作业
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年,社员在粮食生产中,大都是手工操作,工效低,使李燕萍深深感到难以赶上季节,更无法节约劳动力。为了提高工效,2011年以来,李燕萍先后投入近30万元购买了拖拉机5台、收割机1台、电动喷雾器13台,开展农业机械化服务,从而提高了种田效率、抢上了季节,降低了种田成本,增加了效益,近三年她的合作社综合使用农业机械化率达80%。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合作社在收割好自身890亩田的基础上,开展收割机帮助村民割禾服务3000多亩,大大减轻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
新闻推荐
(记者李鹏钧通讯员王祥锋)目前,正是酸梅上市时节,浦北县张黄镇的陈叔,今年不再愁果园里的数万斤酸梅买不出去,因为今年公路直接从他家的果园里经过,运输非常的方便。4月25日,记者在浦北县到安石镇三级路...
浦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浦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