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梁文辉 实习记者 韦彦
钦州撤地设市20年,感受钦州20年来巨大的改革成果。本报今起推出“感受20年变化”专栏,细细回味身边那人那事那物,用故事说变化,于细微处见证钦州辉煌巨变的20年。
数字
幼儿园从2到超800
1994年,市区公办幼儿园仅2所,城市学前三年入园入班率不到80%,广大农村地区儿童“无园可入”。
2013年底,新建、改扩建幼儿园800多所,新增学位4万多个,全市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8.7%,实现城乡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形成了“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1994年,钦州小学入学率98.5%,小学升初中率仅86.2%,全市义务教育还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仅浦北县通过自治区的“两基”验收。
2013年底,钦州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义务教育阶段质量不断攀升。
感受
找幼儿园挑花眼“小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有幼儿园这回事,都是从学前班开始读的,现在儿子要上幼儿园,都不知道选哪个。”说到钦州教育的发展,70后市民裴先生如是说。
裴先生说,他是7岁读的学前班,因为以前在农村根本就没有幼儿园的说法,读了学前班后,就是上小学了。“小学不用考,但到了初中就要考了。”裴先生表示,小学毕业后,就要上初中了,而当时村里有一所初中,镇上有两所,再上来就是钦州的初中了。为了能来钦州上初中,就要拼命学习。“那时候一年只有十来个人能到钦州来上初中呀,但我最终也没能考上钦州的初中。”回忆起往事,裴先生很是感慨。
没能到钦州上初中的裴先生,在中考时,考到了钦州一中。“当时最好的是二中,但也没能考上,只考上了一中。”裴先生说,为了完成来钦州读书的梦想,初中三年,别人在玩的时候,他在学习,别人睡觉了,他还在学习。
……
如今已为人父的裴先生,儿子也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而如今的钦州也不再有无园可上的处境,有的只选择的烦恼。“双语的、公办的、国际的……真不知该选哪所。”为了孩子,裴先生与妻子挑花了眼。
现状
有学可上能上好学
钦州撤地设市后,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全市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各级政府累计投入学前教育建设资金达3亿多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800多所,新增学位4万多个,2013年全市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8.7%,实现城乡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形成了“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
义务教育阶段,20年来,钦州市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中小学课程改革,城乡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实施“两免一补”,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家庭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杂费,并给寄宿生补助一定生活费。2013年钦州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义务教育阶段质量不断攀升。
到2013年底,全市参加高考人数16439人,本科以上上线人数11193人。2012年启动的新时期职业教育攻坚五年计划,整合职教资源,投入6.9亿元,建成钦州市职教中心、灵山县职教中心、浦北县职教中心三大职教园区。防城港市也成为全区唯一的市县两级均建有职教园区的市,每个园区的在校学生都超过5000人。
在高等教育阶段,防城港市2015年底将实现钦州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办学,力争2017年成功创办北部湾大学。目前,钦州市正在积极引进广西财贸职业学院、广西医科大学分校以及广西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等高校落户钦州,在滨海新城形成大学城发展格局。
感受20年变化
新闻推荐
(记者张简通讯员何敬符)近期,浦北县国土部门为16个国土所配备了手提电脑、GPS手持设备及GIS软件,并集中开展了GPS手持机的参数配置,地物的测量、导出方法及“一张图”系统在各项具体业务中的应用培训...
浦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浦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