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北县有大中型水库移民5万多人,涉及68个村委448个村民小组、小(一)、小(二)型水库分布在该县13个镇。移民居住分布零散,地处偏僻,生产生活状况相对落后,属水库移民大县。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县党委政府精细管理,善于作为,为移民群众新建水库移民新村93个,续建水库移民新村62个。截至目前,全县完成20户以上水库移民新村建设101个,移民安置工作取得实效。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此背景下,浦北县水库移民工作管理部门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找准该部门在乡村振兴中的定位,把上级决策部署和当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勤动脑,真动手,围绕“振兴什么”“谁来振兴”“怎么振兴”的关键问题,落实“三个规划”,拿出“两条路子”,推动全县库区移民乡村振兴。
一是完善道路出行安排规划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浦北全县硬化水库移民村屯道路225.16公里。随着贵合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浦北县成为北部湾经济区连接珠江-西江经济带的新通道。浦北县水库移民工作管理部门总结推广往年过去道路硬化的经验,大力推进20户以上移民新村道路硬化,着力补齐移民贫困行政村、自然村道路交通建设这块“短板”,打通连接城镇乡村的经络血管,进一步完善浦北县山海相连的“国际康养胜地”目标,实现群众客商游人“路路通”。
二是强化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安排规划
以“因地制宜、保持绿色生态、节能环保”为建设理念,着力打造“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功能齐全、民富村美”的美丽、宜居、幸福的移民新村。移民新村设计建造前有关部门多次组织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广泛听取意见,调动移民充分参与,确保新规划建设的水库移民新村在设计上既保留乡土气息,又融入现代文明和生态文化。有关部门严格按照移民后扶持项目有关文件精神,帮助老移民户进行旧房改造,同时进行其它搬迁移民户的外墙装饰、排水设施改造、建设部分村屯内道路和出行道路等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移民增收项目等项目,移民新村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效果明显。
三是精心规划移民产业发展
自2009年以来,浦北县水库移民工作管理部门扶持移民产业发展资金137万元,扶持微型企业12个,扶持产业有罗非鱼网箱养殖、柑橘果种植,花卉苗木培植等。随着“世界长寿之乡”落地浦北,浦北迎来了发展新机遇,以建设“北部湾美丽后花园”和“国际康养胜地”为发展的新目标,新时代要新思想新作为,在更多有条件、移民有意愿的移民村扶持实施养殖、种养、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扶持产业项目,实现经济薄弱的移民转化稳定增收。
一是充分挖掘旅游景区周边移民村旅游资源,加大对旅游产业扶持力度。在原有基础上打造水榕塘、樟家坡、新塘窝等水库移民新村旅游亮点。把移民绑在产业链条上,让农民通过合作经营、劳务等方式获取薪酬,增加政策性、经营性收入。
二是加大壮小扶微力度,做实移民产业扶贫。将侧重扶持库区移民直接受益的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让移民群众更多分享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带来的增值收益。
四是美丽库区,富裕移民乡村(一)库区美化靓化
实施库区移民美化靓化工程,建设宜居、幸福乡村。持续推进移民新村住房外墙亮化、绿化美化,开展绿色示范移民村、生态文化移民村,根据不同移民新村特点,综合考虑气候、文化、资源等因素,实行差别化外墙亮化、绿化,形成一村一品、一湾一景的特色。全面加强移民乡村原生植被、自然景观、古树名木保护,推动移民新村变景区、农舍变旅馆,激活农村闲置资源和生态旅游消费。
(二)专业合作社带动库区移民共同富裕
充分利用库区和移民新村资源优势,注意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探索建立移民股份专业合作社,大力扶持和培育一批移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移民生产增收。配合商务部门积极构建“电商平台(企业、合作社)+移民村+网店”的电商扶贫流通链,培育支持一批“淘宝村”、“微商村”,扩大库区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和规模,帮助贫困移民搭上“电商快车”,帮助贫困移民加入商品经济循环产业链,帮助他们增收致富。
新闻推荐
电力服务当先锋茶企发展有保障本报记者 龚福清 通讯员 韦星辰
供电人员为客户检修设备本报记者龚福清通讯员黄月燕摄“晾茶青啰!”3月14日,在浦北县平睦镇峰茂茶叶专业合作社制茶车间,电机带动的“全自动化”的制茶设备排列在宽敞的车间内,早上采收的茶青正摊晾...
浦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浦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