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秀洁
本报通讯员 赵德锋 朱桂华
“不用洗,直接吃就行了。”日前,莒县陵阳镇孙家葛湖村黄瓜种植户孙森田一边摘黄瓜一边乐滋滋地对记者说。
据了解,这些黄瓜卖价为 1元一根,从开始生长就已全部套上无公害塑料袋,不仅避免了细菌侵入,而且成熟后外形好看,深受消费者喜爱,销路特别好。
这是陵阳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个典型事例。
近年来,该镇立足实际,抓住结构调整的机遇,在传统瓜菜上狠下功夫,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管理方法,促进产品升级,不断提高其附加值和品质,取得了良好效益。韭菜论盆卖、西红柿论棵卖、黄瓜论根卖、礼品西瓜当盆景卖……传统产品焕发出新生机。
同时,为帮助村民致富,该镇农技、经管、财政等部门还立足菜农需求,积极搞好服务工作,为老棚区改造提供技术,为新棚区建设提供财力支撑。据悉,一个现代化的蔬菜大棚需要建设费10万余元,该镇采用财政补贴一部分、农户自筹一部分、镇上担保贷一部分的形式解决了群众的资金问题。
目前,该镇的瓜菜种植面积已经突破3.1万亩,其中高标准设施大棚3000多亩,预计今年全镇单瓜菜种植一项,将实现人均增收5000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张源)4月11日,日照市召开旱情和抗旱工作会商会,市气象局、市农业局、市水利局及东港、莒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对当前土壤墒情变化进行了概括分析,3月28日和4月8日,日照市...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