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蕾
莒县陵阳镇孙家葛湖村有一个出名的“亮点”,农民多固守本业——— 种田。“村里的农民外出打工的不多,这里普通一户人家一年种菜收入2万多很平常。”当地农民一句朴实的话,道出了村里发展特色农业的致富经。
走进孙家葛湖村去年新建的高标准设施生产片,里边标准统一、大小一致的深冬大棚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每个冬暖式大棚长60米,宽10米,最高点4米,种植面积近2亩。种植户朱为荣介绍说,“大棚里有卷帘机、灌溉渠、采摘滑道,省时、省力;按操作规程种植,进行配方施肥,结的黄瓜口感好,易保鲜,现代农业使俺尝到了甜头!”
记者注意到,朱为荣棚里的每根黄瓜上都裹了一个“合身“的保鲜袋,袋子上印有该村的名字和电话,朱为荣解释道,“这是我们村书记想的‘妙招\’,黄瓜裹上这种袋子,一斤能多卖5毛!”
据了解,该镇今年引进黄瓜套袋技术,黄瓜长到5厘米左右时,给它套上一个长30厘米、直径约6厘米的聚乙烯膜长形筒状塑料袋,在这种保鲜袋里长出的黄瓜,瓜条顺直均匀,农药残留量明显下降,单果重增加约20%,取袋后即可食用。套袋黄瓜是标准的绿色无公害产品,市场供不应求。
“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是我们镇发展现代农业的亮点。近几年,我们镇始终把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摆在农业发展的优先位置,围绕西红柿、黄瓜、芦笋、西瓜等特色鲜明的瓜菜产区,发展生产基地3万余亩。”陵阳镇党委书记刘维军如是说。
陵阳蔬菜种得有规模,销得更有特色。镇党委政府在不断加强瓜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根据群众的愿望和各村种植的特色,分别在杭头、址坊、西湖、何家疃、葛湖等建起了包括西葫芦、芹菜、西红柿、茄子等专用批发市场6家,成立市场管理小组,分析行情,确定每天价格浮动的幅度,严禁相互抛售、压价、地头交易和欺行霸市、哄抬价格等现象的发生。
发展培植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好精深加工,是陵阳拉长蔬菜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的又一举措。该镇依托现有的东莒果菜、双利保鲜等6家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形成果菜保鲜能力1万吨、产值1.2亿元的规模,实现了旺存淡吐、延长市场供应、确保菜农利益、实现农产品升值的目标。
仍然是“瓜菜之乡”,升级后却有全新的内涵:规模化种植+一条包含深加工和配套服务的完整产业链,陵阳镇走上了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新闻推荐
本报莒县讯(通讯员陈通)连日来,中楼镇掀起了以道路整修、三堆清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全镇环境面貌得到改善。该镇成立督查小组,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落实属地管理负责制...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