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陈静 胡顺欣
2003年6月30日,莒县服务区作为日照市境内首家高速公路服务“驿站”,正式服务营业。莒县服务区总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是集停车、加油、汽车维修、餐厅、商场、洗手间、客房、休闲等一体的全方位综合服务区。
2010年至2011年4月,经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以鲁交规划〔2009〕144号文件批准建设,莒县服务区扩大了经营场所、公厕和停车场面积,增加了14个公共服务项目,建成全省一类服务区。同时,按照“融入先进理念、体现地域特色、扎根公路土壤、呈现个性元素”的建设思路,倾力打造“承载历史民俗发展历程、展示海洋文化风貌、弘扬时代和谐精神”的文化走廊、现代驿站,形成了具有海洋特色的文化品牌。
地域文化:凸显底蕴的时尚元素
黄海拍沙滩,碧天映山川。
日出霓裳舞,粼波金光现。
日照东临黄海,地处山东半岛南翼,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因“蓝天碧海金沙滩”满载盛誉。日照历史悠久,古迹众多,英贤辈出,人文荟萃,民间文化源长蕴深。在改造规划建设中,莒县服务区做到了将名人、名事、名景的完美融入,大力实施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工程,打造凸显人文底蕴和景观特色的文化服务区,把服务区真正建设成为“地域文化带”。
突出蓝色和白色的设计主调,通过建筑屋顶的“水滴”设计、餐厅的“海之景”大型墙壁油画、走廊的“海洋之星”展示柜充分体现海洋特色;把服务区连体回廊变成展示日照历史文化的“巨幅画卷”,分别设置了两城黑陶、日照农民画、日照绿茶展厅和大型版面浮雕“浮来山银杏树”,全面彰显日照悠远精深的历史文化。
个性文化:源于细节的星级服务
文化若水,细润无声。
浸透人心,柔而有力。
个性文化存活于文化品牌建设的大环境中,依附于日新月异的生活洪流,打造富有人性光彩的个性文化成为行业进步的不二法则,为此,莒县服务区展开了着眼民生的系列改造。
满足个性化服务需求。服务区在超市设置了特色产品专柜,在餐厅设置了特色小吃专区,提供一些周边县、市的地方特色产品,使八方宾客品尝到“名、特、优”各种风味小吃,处处散发浓郁的地方文化气息。针对不同需求的司乘人员,服务区打造了风格不同的多功能休息区。在餐厅、超市、公厕之间扩建出休息廊,针对季节特点,分别配备沙发和凉椅供其休息;在超市、餐厅之间设置环境优雅的饮茶、品咖啡专区。着眼细节,让司乘人员感受“星级”般的服务。
增加人性化服务设置。改造后的服务区公厕蹲位由原来的80个增加为300个,创造了山东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公厕蹲位新纪录,有效解决了旅游高峰期入厕难问题。设立了残疾人专用公厕、母婴间和更衣室,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其中,高速公路服务区内母婴间的设立在江北地区尚属首家。新增停车场9263平方米,广场停车位增加了25%,可供更多车辆停放。安置服务导向牌、安全警示牌40余块,对停车位进行有序划分,大小车辆有序停放。休息廊内设置信息查询机、公用电话、手机加油站、ATM机和热水器等便民服务项目,免费提供充电、应急药品等服务。利用公共卫生间场所特殊,客流量大、服务任务重的特点,在小便池、蓄水池、脚踏冲水等设置温馨提示,借助日照农民画等开展人性化的创意宣传,传递健康、快乐、优质的大众文化,在短暂的互动交流间,满足公众精神层面的需求。
行业文化:旅客心中的温馨驿站
团结奉献,奋发向上。
以文化人,忠诚筑魂。
高速公路管理必须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实现以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为主要标志的行业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
莒县服务区坚持于细微处实施人性化服务,坚持在品牌创建中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为打造一流服务区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多年来,围绕提升职工素质、服务水平、专业技能等主题,大力开展政治理论、文明礼仪、应急救援等方面的综合培训。建成“四室一家”,包括活动室、荣誉室、阅览室、图书室和职工之家,不断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从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两方面提升职工的精神境界。
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在全体员工中已蔚然成风,协助公安部门抓获偷盗罪犯,帮助走失的老人、孩子回归家庭等,服务员、保洁员、管理员在工作中捡到或找寻司乘人员遗失的物品,第一时间交到单位,第一时间联络旅客,第一时间送达旅客手中,给过往司乘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来,捡到并归还现金、存折累计5万余元,接到感谢电话36次,表扬信20封,锦旗18面,得到过往司乘人员的称赞。发自内心的“满意”、无处不在的温馨、温暖贴心的服务为服务区赢来较好的口碑。服务区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县级工人先锋号、职业道德先锋岗等荣誉称号。
在南北两区设立LED显示屏、巨幅宣传牌、醒目位置张贴宣传语和工作人员细致周到的服务,图文并茂地向来往司乘人员宣传日照风土人情、旅游景点、服务信息,广泛传播日照公路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成为旅游文化的公路景点。
管理文化:服务区发展的先行军
精湛高效,严格细致。
事事超前,步步领先。
精细设计,实现建设与环境和谐统一。在莒县服务区改造的设计和施工中,充分利用原有建筑,对旧房外观、内用功能进行改造再利用,将原有建筑与新建建筑有机结合,达到了整体的协调统一和经济实用效果。全面打造园林绿化景观,彰显生态文化。实施了80余万元的景观工程,新栽植、移植的9万余株苗木花卉实现了建筑交相呼应,共同组成了人们眼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使用先进技术,实现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投资104万元建成日处理能力达到200吨的污水池和中水池,经净化处理后的水流用于公厕用水,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拆除高耗能的高杆灯,实现低碳照明。
加大科学管理,为一类服务区建设提供保障。制定工作标准、流程、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36项,针对不同经营单位的性质,指定相应的措施,全面推行规范化管理。建立治安岗亭,安装监控设施,切实做好治安保卫工作及广场车辆疏导、停放秩序。划分危险化学品车辆专门停放区域,并由专人管理。
规范的管理体系,优质的服务水平,良好的服务环境,完备的服务功能,使莒县服务区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肯定,得到了司乘人员的信任和赞扬。多年来,圆满完成市级以上重大接待任务60余次,其中,2008年,莒县服务区圆满完成了奥运圣火的转场接待工作,赢得了国家奥组委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认可。
改建后的莒县服务区向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秩序良好、环境整洁、安全舒适发展,车流、客流量均翻了一番。今后,莒县服务区将在不断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完善服务功能的同时,继续加强文化建设,将公路文化与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有机结合,形成极富海洋文化内涵的服务区文化。
新闻推荐
本报莒县讯(通讯员 孙绪民)在莒县棋山镇村队,村民们在闲暇之余都喜欢凑在计生“宣传墙”前,边欣赏边议论。近年来,棋山镇计生办从全面落实计生奖励政策入手,大力推行固定宣传标语改革,受得了...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