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莒县讯(通讯员 甲伟 德民 有东 丽娜)今年以来,正处于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提速发展跃进的莒县,支出刚性增长,收支矛盾突出。面对这一问题,莒县立足自身实际,从严控制一般性开支,积极筹措资金,不断深化财政改革、优化财源结构、调整优化财政支出,加大对民生事业投入,农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做到发展经济与保障改善民生同步进行,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全面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莒县筹措资金6786万元,对全县农村60周岁以上老人从1月份开始发放基础养老金,对16—59岁农村居民实行缴费补助,通过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提高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筹措资金2603万元,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加大对一、二、四中等高中学校经费保障,将城乡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由700元和500元提高到800元和600元,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保障力度,深入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同时,深入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继续招考200名教师充实到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积极争创“全国义务教育示范县”,还加快推进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成投资2053万元,新建改建校舍面积2.9万平方米。
完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建设。着眼多层次、可持续、全覆盖,着力健全完善以新农保、新农合、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新农保试点全面推进,参保率达到99.3%,县财政筹资5087万元,为全县15.6万名农村老人发放了上半年基础养老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扎实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为396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
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120元提高到200元,参合率达到99.5%,拨付资金3274万元,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提高干部群众医疗保障水平;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1400元,增强农村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能力。
落实规范津贴补贴政策。筹集资金4700万元,落实规范津贴补贴政策。在连续3年规范提高津补贴的基础上,从今年7月份开始,继续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收入水平,人均月增津补贴360元,提高了教师和党政工作人员收入水平。
落实各项涉农补贴。筹措资金10188万元,兑现发放粮食直补、家电下乡补贴、库区移民补贴等各项补贴,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各项惠农补贴的发放,使广大农民得到实惠,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此外,投资7400万元的县道孟双线陵阳至中楼段建成通车,投资5860万元的洛安路大修、洛果路中修工程开工建设,总投资1686万元的73个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全部完成,总投资1.47亿元的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投资1600万元的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投资1400万元的农村集中供水等工程加快建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刘江雪)“我们这150亩地将全部栽种订单辣椒,去年冬天已经和公司签订的收购合同,保护价最低1.2元每斤,每亩产值在4500元,是种花生效益的2倍多。”10月14日,记者在莒县寨里河镇南上涧村看...
莒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