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莒县讯(通讯员 朱庆波 常青)近年来,莒县在推动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提速发展的同时,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树立民本理念,不断增加民生投入,2011年安排改善民生资金8.6亿元。
今年年初确定的“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已全面推开,其中,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农村集中供水等工程正在加快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已新建改建校舍面积2.3万平方米;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今年计划新建的50处农村社区,目前已开工29处,完成11处。
紧紧围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开展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指导小组,形成了“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良好局面。相关培训机构,按照培训要求,编制了教学计划和适宜农民的培训教材,选聘了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培训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农村劳动力培训教师队伍,免费对农民开展培训和实训工作。通过培训,培养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现代农业产业劳动者队伍,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逐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稽核、催缴和执法工作力度,加强社保基金管理的结果。2008年,莒县实施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系“无缝隙”覆盖;今年又组织实施了新型农村、城镇居民和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实现了社会保险制度的全覆盖。前三季度,征缴社保基金(含新农保)达35366万元,首次突破3亿元,远远超过2010年全年征缴的社会基金2.85亿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13065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4252万元,基本医疗保险8273万元,失业保险941万元、工伤保险436万元,生育保险336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含被征地农民)8063万元;企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新农保参保人数分别为37960人、18236人、123434人、20817、49258人、31560人、62.2万余人。
项目建设与民生融合,创造就业机会、带动农民增收。注重引进、培植对农业转调、农民增收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引导农民由发展传统农业向发展优势农业、现代农业、特色农业转变,同时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按照“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合同基地,尽快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张源)莒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有效保障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严把餐饮服务准入关口,逐步规范餐饮服务行政许可审批工作。至目前,共受理餐饮服务申请单位124家,新发餐饮服务许可证96个。...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