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大鹏
通讯员 罗东义 王辉
今年年初,中央、省委1号文件专题聚焦水利,对水利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随后,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中共日照市委、日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中发〔2011〕1号、鲁发〔2011〕1号文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这是日照市深入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全面推动日照市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的总动员令。
为适应这种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发展形势,莒县县委、县政府树立大水利观念,切实贯彻落实好中央及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制定规划好工作任务、目标和措施,确保在宣传上有大动作,在建设上有大作为,在改革上有大突破,努力推动全县水利大发展。
狠抓政策宣传 营造良好氛围
好的群众基础是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首要条件。今年以来,莒县以求实效为原则,创新宣传形式、突出宣传新意,重点“打造两个平台、突出两种形式”,使中央、省、市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政策得到系统、有效的宣传。
将手机短信作为重要载体,面向大众定期发送水利改革与发展等内容的短信息,实现点对点宣传;通过在城区主要街道悬挂水利宣传标语过街横幅,以及出动宣传车辆为流动宣传阵地,实现点对线宣传;将莒县人民广播电台作为社会各界了解水利的重要平台,开播《水利园地》栏目,每周一期(重播一次),重点解读中央及省、市、县水利工作精神、适时发布全县水利建设情况、及时解答群众有关水利方面的热点问题,实现点对面宣传。这三种宣传方式,极大地增强了群众对水利改革发展的认识和发自内心的支持。
狠抓工程建设 提高基础保障
没有水利设施建设,水利改革与发展便只能是纸上谈兵。
今年以来,莒县在工程建设上大动作频频,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工程进度,完善监管体系,确保了各项水利工程保质保量推进。到目前,今年新开工建设各类水利工程460项,完成投资1.67亿元,主要实施了四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一是国家规划内11座小(1)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了全部主体工程建设任务,累计完成投资4198万元。二是2010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 仕峤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537万元。三是219项小微型水源工程,共完成投资3001万元,新增供水能力183万方,扩大改善灌溉面积3万亩。四是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86万元,项目成果惠及17处乡镇、76个移民村、7.7万口人。
狠抓改革创新 增强发展活力
创新是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具体工作中,莒县按照体系化建设、统筹化发展的水利事业发展思路,坚持创新驱动、统筹发展,把创新理念贯穿于水利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探索并实施了一些新的水利建设、管理模式。
创新国家规划内小(1)型水库除险加固建设模式。为了实现质量优质化、效益综合化、成效最大化的建设目标,创新形成了一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即建设成效采取“四个结合”,建设管理狠抓“六个环节”,施工过程严格“四先四后”的新模式。
创新水利工程资金监管模式。为了确保资金安全和资金效益,进一步加大了水利工程专项资金监管力度,在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审计监管的基础上,探索实施了监理计量与跟踪审计同步进行,定时审结,四方会签的资金使用零争议模式,并委托中介机构对工程施工情况全程跟踪记录,有力保证了建设资金使用安全。
创新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模式。针对全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数量多、分布广且产权不明晰,导致工程老化失修,影响效益发挥的实际,在部分乡镇试点探索实施了小型水利工程村级水管员模式,使小型水利工程形成“有人建,有人管”的管理工作格局,推动工程效益长效发挥。
创新小流域综合治理思路。在桑园镇芦家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中,探索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水生态建设相结合,与群众增收致富相结合”的思路,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因为治理科学、成效突出,莒县(芦家河小流域)被水利部确定为典型发言单位,在11月16日召开的全国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座谈会议上,莒县作为全国10个典型发言单位之一,代表山东省在座谈会上做典型经验汇报。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现在莒县县委、县政府切实把水利摆在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乘势突破,狠抓落实,务求实效,群策群力地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新闻推荐
城阳街道优化大项目提速 1—10月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121亿元
本报讯(记者 刘家富 通讯员 朱文峰 李华臻)今年以来,莒县城阳街道坚持从破解项目用地瓶颈、优化发展环境、培植骨干企业、培养企业家队伍等方面强力推进大项目建设,形成了“开工一批、建成一批、推进...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