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莒县讯(通讯员 甲伟 德民 有东 丽娜)“政府给俺们送来了钱还有生活用品,俺们这心里头真是暖暖的!”在建国前老党员孙运花家中,前来慰问的县领导对老人嘘寒问暖。近日,莒县对建国前的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进行了走访慰问,送去了慰问金和慰问品,并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福,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把党组织的关爱真正落到实处。
莒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上级决策部署,以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为主线,牢固树立民本理念,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实现良性互动。
民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2011年,莒县投入改善民生资金8.6亿元,集中推进新农保试点、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等“1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投资7400万元的县道孟双线陵阳至中楼段建成通车,总投资5860万元的洛果路中修工程建成通车、洛安路大修工程加快建设,总投资1.47亿元的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总投资1686万元的73个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投资1400万元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部完成,投资1600万元的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加快推进。从7月1日起,增加全县教师和机关干部职工津补贴,人均月增资360元,进一步调动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随着春节的临近,为确保全县每位困难职工都能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春节,莒县还对困难职工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对拟救助对象张榜公示,接受职工群众监督。2011年12月27日,莒县开展了冬季“送温暖”活动,活动期间,走访慰问了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残疾人较多的福利服装厂、破产改制企业宏德柠檬酸有限公司3家企业的一线职工,为他们送去了慰问金,棉衣、大米、面粉等慰问品。这次“送温暖”活动共筹集资金78万元,救助困难职工926户。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继续招考200名教师充实到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争创“全国义务教育示范县”进展顺利,高考取得突破性成绩,高中教育初步恢复社会信心;加快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成投资3200万元,新建改建校舍面积4.2万平方米。
有了教育发展的硬件,还要打造好“软环境”。为确保贫困学生也能上学,莒县开展了“金秋助学”活动,建立专门账户、专人管理、专款专用,解决了帮扶救助的资金所需。2011年刚刚考入复旦大学的刘金鹏接过1000元助学金时,激动地说:“能够考上大学并得到资助,我感到十分幸运。我一定不辜负期望,用加倍的努力来报答关爱我的人。”通过“金秋助学”活动,去年共为182名升入大学的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子女发放助学金20万元,其中救助农民工子女106名,困难职工子女76名。
着眼多层次、可持续、全覆盖,加快健全完善以新农保、新农合、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新农保成为国家试点,参保率达到99.3%,县财政筹资5087万元,为全县15.6万名农村老人发放了上半年基础养老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扎实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为5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参合率达到99.5%。
新闻推荐
本报莒县讯(通讯员 杨明晓)针对春节过后春运高峰的到来,莒县交通运输局超前谋划,全员行动,严把“六关”,全力应对节后春运高峰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据统计,自春运始至1月29日,全县累计投放运力5529...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