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维江 牟宗刚 李春秀
皇林流域,位于中至镇最南端,南与石场乡、西与莒县接壤。这里虽然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但它的贫瘠与荒芜却是令人心酸。
该流域基本都是荒山丘陵,地下主要是片岩构造,地上无水无土,无法栽植农作物及林木。这片满眼裸岩的“不毛之地”,多年来一直是当地干部群众的心头之痛。
当“森林五莲”建设的春风吹绿五莲大地的时候,中至镇的决策者们将目光聚集到了这个地方。“以前不能干的,现在未必干不成,只有解放思想、突破传统观念,才能在创新中求得突破”,迅速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这片荒山秃岭到底能不能改造,究竟如何开发利用?”带着一个个疑问,该镇积极联系国土、林业、水利等部门进行专门论证,从地形地貌、岩石构成、水源条件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了通过深挖打破页岩结构层,经日晒雨淋风化形成砂石土壤的结论,并据此提出了根据地形整治梯田栽植果树的荒山绿化蓝图。
这个结论,让皇林流域获得了新生,也让中至镇看到了开发利用这片流域的希望:“只要可以干,就先干起来再说!边干边寻找机会,边干边创造条件,就一定能够让荒山变成花果山!”
该镇将皇林流域种植基地建设,作为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突破点,高标准、高起点制定流域规划,采用“台坡相间”的整地模式,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争创省级林果管理示范基地。并同步推进桃花山流域万亩蜜桃基地、中至河流域千亩苹果基地,全面打造林果飘香的绿色生态镇。
这一举措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热烈响应。该镇迅速启动皇林流域开发,成立了专门的项目推进领导小组,落实分工负责制,在建设中解决难题,积极向上争引扶持项目,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2011年底,土地整理开发全面启动。自项目建设的第一天开始,全体领导小组成员及包村干部、施工人员冒着严寒,全部吃住在工地,施工在一线,30多台大型挖掘机不分昼夜地紧张施工。经过近两个月的奋战,该项目已完成投资3000余万元,动用土石200多万方,整修贯通南北主路1条、东西主路4条、区间环山路12条,全长15余公里,共平整出可植果木土地面积达到3000余亩,原本荒芜的大片荒山已被整治成为错落有序的大片梯田。
在紧张施工的同时,该镇根据流域页岩土质结构和层梯级的整地模式,筹划采取客土回填改良土质的方法,尽快改良土壤质地。联系农业局、林业局等部门进行全面规划论证,根据土壤化验结果,确定“上中下”三层栽植模式:最上层栽植耐旱的柿子、中层栽植核桃、最基层栽植苹果,同时,树下栽植金银花、丹参等药材,实现林药双丰收。由县水利局扶持的600万元的大型水利项目目前正在筹划中,计划根据地形新建塘坝四座,项目投产后,可从根本上解决这片丘陵的供水问题。
在流域林果基地的管理上,该镇计划成立皇林流域股份合作社,由村民入股,然后由集体购苗栽种、集体运作、集体经营管理。由于在片岩风化成为泥土之前,要保障果树的成活需要更科学、更严格的管理,采用股份合作社,既可以调动村民的管理积极性,又可以最大限度地规范管理、保障成活率。
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林果基地同时,一个以林果促旅游的大胆设想也在该镇的规划之中。按照“优质果品生产+林果采摘+科技示范+休闲观光+生态林业”为一体的休闲观光果品生产示范基地发展思路,以流域建设为重点,在种植技术上提高果品质量及安全性,通过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进一步改善基地内部的交通状况。建立观光采摘园,通过观光采摘这一现代游览模式,传承传统农耕文化和乡土特色,充分发挥当地特色果品以及乡土产品的优势,提高附加值。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过去那片贫瘠荒芜的荒山秃岭,定会在勤劳的人们面前完成华丽转身:一片苍翠如海、林果飘香的“花果山”即将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新闻推荐
本报莒县讯(通讯员 魏书军 叶鹏)“俺村里从去年就计划电网改造,到今年还没见动静,一碰上刮风下雨,家家户户只能点蜡烛、‘照星星\’,我们可受够这个罪了!”晚上7点多,在莒县陵阳镇一间办公室里,还围...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