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致读者
近50年来,雷锋精神始终在日照广大干部群众中广为流传,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为了引导人们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不断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全市人民参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热情,自今日起,本报开辟专栏,推出系列报道,聚焦身边群众,报道向雷锋学习的感言感受和实际行动,反映广大干部群众践行雷锋精神、争当先进模范的生动景象。
本报记者 刘江雪
一个虽旧却结实整洁的背包,一辆沾着些许尘土的电动车,一腔将爱心回馈社会的信念,这是宋时年每月出现在敬老院时的全部“行头”;17个乡镇敬老院、700多个孤寡老人,3000余次洗、剪、吹、整,成为宋时年工作之余的“特殊任务”。
今年40岁的宋时年是莒县招贤镇一名普通妇女,在镇上开了一家小理发店,从业已有20年,生意一直不错。然而,从2011年2月起,这家一直被周围乡亲所信赖的小店每月总有两天会“闭门歇业”,时间久了,大家才知道,这两天时间宋时年并非用来休息,而是主动联系敬老院,上门免费理发。目前,她已为 17个敬老院五保老人义务理发3000余人次。
3月1日早上,宋时年根据前一天的约定,早早出现在距离招贤镇10多公里以外的洛河镇敬老院内,摆开摊子,开始为五保老人理发。她一边理发,一边亲切地跟老人们拉着家常,就像在照顾自家的父母。对一些卧床不起的五保老人,宋时年就到他们的房间,在床头为他们理发、刮胡子。
冯世增院长告诉记者,这已经是宋时年第5次来洛河镇敬老院为老人理发了,往往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顾不上喝一口水,不但一分报酬不要,就连敬老院留她吃顿饭,她都坚决谢绝。
刚刚理完发的80岁老人张学现摸着自己的头高兴地说:“小宋为人热情,心眼好,理得很仔细。跟我们这些老人也聊得来,我们都特别喜欢她!”
谈起义务理发的初衷,健谈的宋时年有些沉默。她告诉记者,2009年,她12岁的儿子杰杰在脑癌病重期间,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民政部门、亲戚朋友、社会上的好心人都给了他们家无私的援助,虽然这份爱心没能挽救杰杰的生命,但她觉得,自己有责任替儿子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想来想去,她决定利用自己的手艺为敬老院的老人做些事情。
渐渐的,宋时年义务理发的范围从招贤镇敬老院慢慢向周围延伸,有些乡镇路不熟,她便让招贤镇敬老院的院长魏代智把其他乡镇的电话号码和地址都要了来,请丈夫根据地图帮她画了一张简略交通图。
有一次去阎庄镇敬老院,赶上下雨不能骑电动车,倒了两次车才到了阎庄镇,敬老院离下车的地方还有好几里路,因为不认识路,她步行了40分钟才到。靠着地图、电动车和路人的指点,她的义务理发范围扩大到了17个乡镇。
宋时年坦言,第一次上门时,有些敬老院根本不相信,不是把她当成揽业务挣钱的,就是当成别有所图的骗子,有个乡镇敬老院直到去了第4次人家才相信是去义务理发的,前3次根本没见着院长。但看到老人们满意的笑容和丈夫支持的目光,她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她说:“我们将来也会老,我就是想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多做点事。”
得知妈妈到敬老院为老爷爷、老奶奶义务理发,放假的时候,宋时年的女儿也会跟着她一起去献爱心,她也以这样的方式带领孩子参与慈善,培养孩子的爱心、善心。
新闻推荐
本报莒县讯(通讯员 徐文军)近日,夏庄镇财政所为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实现“服务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工作理念,针对摩托车补贴工作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即由原来专人负责,变为人人都是专柜,人人都是窗口,...
莒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