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建玲通讯员 张守军
平坦整洁的水泥路贯通两条主街道,崭新的路灯将夜幕下的村庄照射得宛如白昼。辛苦劳作了一天的村民,饭后纷纷走出家门,沿着宽敞明亮的大街,汇入文化广场,脸上洋溢着笑容,伴着强劲的音乐,舞了起来。
近日,莒县寨里河镇季家车沟村呈现的这幅美好画面,与之前的村居面貌形成了巨大反差。
季家车沟村是一个有156户、466人的市定贫困村。为了帮扶贫困村改善环境,脱贫致富,市公路局按照确定的帮扶计划,动真情、用真功、使实劲,积极推进帮扶项目的落实,确保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市公路局先后投入20余万元,为季家车沟村建起了村民文化大院和文化广场,结束了季家车沟村多年办公条件简陋和群众无活动场所的历史,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要想富,先修路,只有让基础设施跟着产业走,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硬支撑,才能真正强产业、富农民。为打通村民的致富路,市公路局将街道硬化列入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重要议程,筹措资金23万元,先后硬化3条村内街道,总面积约3800平方米,彻底解决了村内街道坑洼不平、排水不畅等问题。同时,协调莒县市政公司帮扶资金6万元,安装路灯20盏,合理分布安装在道路两侧,方便群众夜晚出行,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另外,还成立了孝心基金理事会,由市公路局、莒县研教中心捐款2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目前已发放10期,共计发放孝心基金6.05万元,逐步培养了子女孝敬老人的责任心、感恩心,形成了子女孝敬老人,老人更加关爱子女的家庭邻里和睦好风尚。
针对季家车沟村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现状,送钱、送物只是一时之济,难解长期之忧,只有变“输血”为“造血”,户户有项目,村集体有收入,脱贫才有保障。
历经多次研究论证,市公路局采用“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季家车沟村建起了蔬菜大棚,开辟出农民增收新渠道。目前2个冬暖蔬菜大棚收益较好,村集体收益达到1.4万元,全部用于贫困户分红。今年,市公路局将继续帮扶季家车沟村扩大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提高农民生产效率,改善贫困户生活水平。
同时,结合当前农村淘宝等电子商务的兴起,确立了以“寨里农夫”为品牌的电商扶贫项目,开展杂粮初加工、精包装,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已累计销售2万斤,总销售10.7万元,帮助贫困户人均增收600元。
接下来,市公路局会同村“两委”采取“村民出资、集体补贴”的方式开展户前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治理、街道文化墙建设等内容,来进一步完善配套功能,创造更加优美的环境,打造生态文明美丽新农村,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老百姓,带他们摆脱贫困踏上致富路。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莒县通过树立“企业家老大”理念,努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店小二”,强化服务意识,全力靠上服务,以优质的服务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投资、建设、生产环境。图为金禾博源...
莒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