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月阳通讯员 王光津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
在助力脱贫攻坚的路上,日照港集团扶助“第一书记”打头阵,迎来包 联 村 可 喜 变化———
青山鸣蝉,户户通路;一库碧水,四面梯田。
走进日照港包联村———莒县果庄镇张家旺村,整洁的水泥路面、干净的农家院落、繁茂的果木菜园,这世外桃源般的景致,很难让人联想到这曾是一个有名的市级贫困村。
2016年6月17日,日照港集团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选派岚山公司员工邢相锋到张家旺村担任“第一书记”。经过一年的精耕细作,这座当年的穷山村,一跃获得三个全镇第一:第一个实现水泥硬化路户户通,第一个实行“亲情宝”孝德基金,第一个将耕地内杨树全部清理。
“我们村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家旺村党支部书记张在双今年55岁,红褐色的脸膛上总是挂着善良、朴实、憨厚的笑容。对于日照港集团这一年多来对村子的付出,他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
一
张家旺村位于日照最西端,有农户52家、150口人。驻村第一天,邢相锋走遍了所有农家,踏遍了山间地头,摸清了村情民意。
2016年8月,针对“无路、无水、无信息”的贫困原因,结合山地土壤含磷量高等资源优势,邢相锋提出了“以水养山、以果富农、以游强村”的脱贫思路,得到村支部和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日照港集团有关负责人也带领有关部门,多次到村进行调研和指导。
2016年12月以来,日照港集团累计出资120余万元,用于建造水库、修建7条生产路;争引20万元小型水利工程款,用于南山引泉水下山,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
“五六月份天旱,园里的桃都直往下掉,老百姓只能坐在地头抹眼泪!”张在双介绍,为了切实解决旱地的问题,日照港建了一座10万立方米的水库,一次能浇100亩农田。现在张家旺村不仅拥有果庄镇第三大水库,而且生产用路已经连接到每块地头。
二
2017年以来,针对耕地分布零散、杨树经济效益过低等问题,邢相锋联合村支部,利用两个月时间,重新丈量分配耕地,清理耕地内杨树,计划新增大樱桃40亩,油桃10亩。利用港口提供的4万元捐款,购买了1100棵大樱桃树苗、200棵葡萄苗,帮助村民发展庭院经济。成立“美丽文明”家庭奖励基金,引导村民改善卫生环境。
路通了,水有了,果树种起来了,村民们最关心的,就是林果销路了。邢相锋多次外出取经,建立起“村支部+合作社+村淘”销售模式,村民加入合作社后,要按规划种植果树;收果期,合作社根据果品等级,确定销售价格,并通过“淘宝”“微店”“超市代买”等形式,统一售卖。截至6月底,利用该模式,张家旺村已经卖了三四万斤水果。
今年,张家旺村的“山果采摘+特色农家乐”也实现了零的突破:6月份,1000余名游客来采摘鲜桃;第一家“农家乐店”正式开业。
三
针对农村养老缺乏制度约束等问题,邢相锋还在村里推行了孝德养老模式,日照港集团等包联单位捐助善款3万元,成立孝德养老基金。全村13位70岁以上老人,每月会获得子女的100元孝德金和20元的基金补贴。截至2016年底,张家旺村共脱贫3户5口,剩余2户2口,计划今年10月实现脱贫。
同时,发展年轻入党积极分子,优化村支部结构;安装太阳能路灯,方便了村民出行;承包邻村荒地,建成村内文体广场建设……对于包联村的帮扶,日照港始终在路上。
下一步,日照港要在深耕“庭院经济”“边角经济”上下功夫,为张家旺村的发展注入更鲜活的力量。
新闻推荐
7月31日上午,莒县法院开展庆“八一”复退军人干警座谈会。38名复退军人干警重温庆祝建军90周年大阅兵的壮观场景,并与大家分享从军生涯故事,讲述部队生活的精彩瞬间和收获的独特人生财富,并纷纷...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