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文娟
“现在村里有了扶贫合作社,我可以家门口就业。闲暇时我就在家包粽子,‘第一书记\’给我找销路,一年下来也能赚个一两万……”聊起近况,家住莒县龙山镇北上涧村的贫困户唐秀美,像打开了话匣子。脱贫攻坚以来,莒县围绕确保贫困户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下足“绣花”功夫,扎实开展扶贫工作,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
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让贫困户不愁“吃穿”
产业扶贫。整合2017年各级专项扶贫资金7725.5万元,建设各类大棚345个,建设扶贫车间3处,建设105KW光伏发电站一座,建设占地20亩果蔬交易市场一处,建设占地200亩樱桃园一处,建设占地120亩观光采摘园一处。项目全部建成后,通过流转土地、吸纳务工、利润分红等方式,惠及2.1万余名贫困人口。
金融扶贫。采取“委托经营、保底收益”模式,由该县农商行按照1人户2万元、2人及以上户5万元标准,为符合条件贫困户发放为期3年的“富民农户贷”贷款,委托该县土地开发公司、浮来春集团、浩宇集团进行经营,惠及1446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
“孝德基金”扶贫。70岁以上建档立卡贫困老人子女月缴100元孝心款,县乡补助20元,贫困老人年最低可增收1440元。目前,该县有13251名70岁以上建档立卡贫困老人实现每月最低领取120元“孝德基金”。
开展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积极探索出“一档四全”工作机制,为贫困学生建立一份成长档案,实施全过程帮扶、全学段资助、全方位关爱、全覆盖就业。
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儿童每人落实1名结对帮扶教师、1名结对互助同学,实现学习指导、弱科提升、心理辅导和成长规划等帮扶措施无缝对接。
贫困学生学前教育阶段免除保教费;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及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每人每年补助3000元;高等教育阶段全额补助学费,每人每年再补助生活费6000元。
整合教育系统“文心”教育基金、“杨春波”教育基金、“浮来春”助学基金,妇联、工会、统战、共青团等各类救助资源,进行精准差异化帮扶。
通过理想道德教育、“留守儿童活动站”、“小草学堂”、“牵手关爱行动”等活动载体,加强亲情关爱,培养健全人格,让每名贫困学生都实现健康成长。
同时,通过实施“小白杨”关爱行动、***培训、专场招聘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帮扶措施,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创业就业,向企事业单位推荐就业。目前,贫困学生中有5人出国研修,5人被事业单位录用,莒县十大企业集团等规模以上企业安置179名。
实施健康扶贫,防止因病返贫
开展“八个一工程”,摸清贫困患病群众身体状况,为患病贫困群众明确一所定点医院、确定一个家庭医生团队、签订一份服务协议书、制定一张健康卡、建立一个健康档案、发放一张健康明白纸、进行一次健康查体、组织一次健康会诊。目前,已完成对8859名患病贫困人员的健康查体,并对其中8787名组织专家进行健康会诊。
落实贫困户就医优惠政策。贫困人口新农合门诊和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在2016年基础上分别再提高5个百分点。实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门诊补偿政策,降低并逐步取消大病保险起付线。为贫困户建立健康扶贫补充保险,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实时结算,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兜底保障机制。实行贫困户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全免,目前共减免费用131.3万元;落实“两免两减半”惠民政策,目前共减免3.8万元。
开展危房改造,圆贫困户“安居梦”
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居住状况进行精准摸排,目前共摸排出2042户贫困户需要危房改造。在此基础上,采取拆除重建、修缮加固,政府统一建设、空置房置换或对闲置校舍和厂(场)房装修安置等方式,解决住房安全问题。截至9月24日,开竣工户数2042户,其中竣工2021户。
建设村级“幸福院”。按照“集中居住、分户经营,集中养老、分户生活”的原则,采取村集体出资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方式,由村集体出面筹集资金,集中连片建设老年房,房屋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免费调配给贫困老年人家庭永久居住,目前已有110个行政村建设了村级“幸福院”。
结合土地增减挂钩开展危房改造。通过整合相关项目,解决土地指标、危旧房拆迁和村庄亮化、硬化、美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问题,改善贫困户居住环境。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库山乡小库山村通过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全村130户村民实现易地搬迁,住上新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尹丽彩)9月23日下午,“讲好中国故事”第二届齐鲁故事大赛决赛在济宁市运河音乐厅成功举办,来自全省42名演讲中国好故事选手参加了决赛。日照选拔来的日照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