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新闻 五莲新闻 莒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日照市 > 莒县新闻 > 正文

“小脚”老人: “小脚”群体———“新社会”里的知“足”者

来源:黄海晨报 2017-10-27 08:36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杨辉 通讯员 魏代峰

值九九重阳节来临之际,再次将此文刊发传播,以促使人们对过去落后愚昧的封建糟粕文化痛定思痛。缠足陋习,作为中国女性病态美的象征,一直延续到1949年建国时期方始告终。如今随着那些小脚老太太的仙逝,小脚也将逐渐从中国历史舞台上消失了。

在当今年代,做父母的对自己的孩子莫不是放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细心呵护溢于言表。可就在不到一百年前,同样是做父母的,却在愚昧、野蛮封建文化的绑架下进行着一场持续千年的罪恶——— 要在自己的女孩长到七八岁时为其“裹脚”!期间不会顾忌孩子的哭喊、逃跑和惨叫……

在重阳节到来之际,记者重提这个折磨了数以亿计中国女性的古老话题,2015年,在莒县桑园镇对目前尚健在的最后一批小脚老人,就这个饱受古老封建陋习折磨了一辈子的老年群体,记者展开了探访……

裹脚——— 女人心头的阴影

?“叫声我的那个姐啊,听我把话谈,几千年的那个痛苦实在难啊;妹妹说的对啊,缠足苦难当,走路也做活,束手无力量,前走走,后倒倒,行走站不稳啊……”这是莒县桑园镇缠过小脚的85岁老人陈为兰一辈子也忘不了的本地戏种“周姑子戏”里的唱词,对那个年代的她来说,每一个唱词都饱含她对过去缠足———“裹小脚”时的血泪与无奈。如今,当陈为兰再回忆起当年裹小脚的经历时,已是苦不堪言、懊恼不已。

“小脚一双,眼泪两缸”。对每个缠过小脚的女人来说,缠脚过程可谓终生难忘,夏天脚烂,冬天流脓,硬生生用裹脚布把每只脚除拇指之外的四个脚趾慢慢折断叠到脚心底下,裹了脚的女人走起路来就如同行走的圆规,走路只能靠脚后跟着地,步履蹒跚,站立不稳,苦不堪言。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近乎荒唐的“小脚为美”的封建审美价值观,却盛行了千年,让过去的几乎每个女人饱受摧残,而且,更为残忍的是,这种摧残还是建立在自己的父母及亲人的强制残害下,不知毁掉了多少本该身心健康的成年女性,上演了一部持续千年的孽爱。

小脚为美——— 盲从的“文化病”

莒县桑园镇柏庄村90周岁的胡善兰,由于从小便没了妈妈,从9岁那年给她裹脚的“重担”在奶奶催促无果后便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姥姥身上。“奶奶给我裹了两天我嫌疼不裹了,后来奶奶气得把我送到了姥姥家里,到了姥姥家,姥姥骂我说你个死丫头片子,没你娘了,将来大脚说个婆家也没愿意要的,你快裹了吧,刚开始姥姥给裹上后疼得睡不着觉,半夜里我就偷偷地松开了,俺姥姥知道我会弄下来,就慢慢地给我裹,每天裹两三次。开始裹着脚又疼又难受,我就一直哭,走路也不敢走,溜着墙根走,俺姥姥哭我也哭,姥姥边哭边说,有你妈妈的话还用我操这些心了吗?弄得我心里也难受,把个丫头子抛这里。”说到这里,90岁的胡善兰老人如孩子一般痛哭失声,尽管经历了近一个世纪,她们儿时,大人心疼小孩脚疼,“裹脚”摧残的苦难经历却仍记忆犹新,“十二三岁的时候俺奶奶就让我烙煎饼,两只脚裹得生疼,蹲也不敢蹲,可什么也得干,那些年可受了罪了。”老人泪花中是对封建愚昧文化的无声控诉。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那个昏暗的年代,这些残忍破坏女人身心健康的封建陋俗,竟然在最亲近的人手里代代相传,传承了几乎千年!“真不知道这都是些什么人寻思出来的给裹脚,这还了得,真受死(罪)了。”胡善兰气愤地说道。

苦尽甘来,吃过苦辣,更懂香甜。作为横跨在两个社会的世纪老人,小脚老人们对自己过去的苦难弥久难忘,更多人甚至对自己不做反抗的就去缠小脚这样的陋习懊恼不已。“那时候不裹脚没人要啊,现在看看你们这些年轻人,走路多得劲啊,穿衣服也好看。”莒县桑园镇杜家沟村一位94岁的小脚老奶奶羡慕地说。“一般七八岁、八九岁就开始裹脚,那时候裹脚受多少罪啊,疼得晚上睡不着觉,为了疼得轻点,冬天多么冷都把脚伸到被窝外边冻着。”即便是这样,裹成脚的大人还是要生孩子、纺线、织布、做针线,还要做饭、带孩子、给在地里干活的男人送饭,小时裹脚疼,大了走路疼。谈起现在的生活,这些老人们说得最多的就是“知足”二字,她们每个人都说过的一句话就是“你看看现在的社会多好,你们多么享福啊!”

调查中记者还发现,80岁以下的妇女裹脚率很低,有的虽然当初裹过但后来就都放开了,但80岁以上也就是在1935年以前出生的女性裹脚率非常高,从莒县桑园镇几个村子来看,80岁以上女性裹脚率达到85%。另据公安部门户籍官方统计数字显示,截至目前,莒县全县尚健在的80岁及以上老年女性为19462人,全市80岁以上老年女性则达到52269人,如此推算,全市目前至少会有44000余名“小脚”老人,这些老人大都行动困难。另据了解,这些高龄女性7成育有3个子女以上,目前多靠自己的子女养老,他们对社会非常满足。(文中统计数据为2015年10月份官方统计) 后记:

历史浓缩文化,文化决定未来。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这是屡屡被历史实践所证明的,尽管,有时这个文化是不健康的!在推翻了历史“三座大山”,并且经济社会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全新历史时期,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国家公民,只有感恩并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摒弃陋俗,文明开化,向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目标驰骋迈进,我们才会国富民强、文明兴盛,才会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新闻推荐

到2016年末,日照老年人口60.63万人 占全市总人口的20.23%

本报讯(记者隋言晨)今年10月28日是第五个全国性的法定老年节。10月26日,记者从市老龄办获悉,到2016年末,全市老年人口60.6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0.23%。据悉,截至2017年9月底,全市百岁老人226人,其中,东港...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梦于我心中2017-10-24 00:00
猜你喜欢:
评论:(“小脚”老人: “小脚”群体———“新社会”里的知“足”者)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