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江雪 通讯员 翟淑涛孟令晓
11月7日,初冬薄寒的清晨,莒县阎庄镇渚汀村10多位村民在沿河新建的街头公园里遛弯,一同谈论着洛河治理后的新变化,村民魏代乾笑呵呵地向记者说:“这条河经过治理真是变化太大了,你看水清了、岸绿了、路通了,还建了街头公园,老少爷们也有了休闲娱乐的去处,这真是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件实事!”
莒县洛河,古称洛水,在漫长的岁月中滋润养育了流域附近的众多居民。今年3月,莒县与市水务集团采用“PPP”合作模式,投资1.24亿元,全线展开了洛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这一变迁,不仅打造了洛河“生态高颜值”,而且又一次让沿线群众分享到了生态升级所带来的一系列红利。
“我们坚持一治一条河,实行‘上下游、左右岸、主河道、干支流\’全域生态治理,将整个项目分成5个‘战区\’,组织22个施工队伍同时进场、同时施工,确保了工程顺利实施。目前已完成投资8600万元,共治理干支流31公里,年底将全部完工。”站在洛水治理现场,莒县水利局局长宋晓军介绍。
该县坚持从源头上改善水质,让水清起来,以“清河行动”为抓手,向河道“八乱”宣战,目前全面完成了洛河的清河任务,共清理堤内养殖棚等725处,堵入河排污口8处,清理外运黑臭淤泥16万立方米。
此次治理中,该县坚持做大绿量,让河绿起来。实行一个标准全线绿化,共绿化堤防50公里、边坡1800亩。此外还在含沙量大的陡坡上,首次采用了“柔性水土保持生态毯”新工艺,防护绿化1.1万平方米。
同时,莒县还将河道治理与服务乡镇发展结合起来,实行以堤代路,实现了堤固路通,建成了宽8米、长50公里的沿河路,打通12条“断头路”,串起了33个沿河村,既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又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源头活水。该县坚持做大水量,通过疏浚、拦蓄,新增蓄水量约260万立方米,相当于建了20多个小(2)型水库,为沿河瓜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水源。在这样的前提下,近段时间来,海通茧丝绸有限公司依托平整的河滩地,规划了3000亩桑蚕产业经济带,为沿河群众培植了新的增收点。
此外,该县还将河道治理与美丽文明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在沿河的4个社区,精心打造4处街头公园,为沿河群众提供休闲之所,并进行全线绿化提升,使沿线村庄更绿、更美。
如何守护好这一河的清流?为此,莒县提出将洛河治理与推进河长制同步的模式,在洛河全线共落实县、乡、村三级河长42名、河道警长4名,招募了20名志愿河长,聘用了38名河管员,设立了38块河长制公示牌。同时制订出台了河长制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保障了河长制全面落实,确保洛河“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堤固、路通”成为常态,更好地造福沿河群众。
新闻推荐
11月4日,莒县首届银杏节在浮来山风景区开幕。本届银杏节以“赏千年银杏树、游千亩银杏林”为主题,历时12天。开幕式当日,《弟子规》《晏子使楚》《渔舟唱晚》《莒鲁会盟》等精彩节目,让游客们大...
莒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