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霞 通讯员 张文娟)12月19日,在莒县碁山镇太阳能灯具加工扶贫车间里,太阳能路灯板的切割、组装、下线等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展示区内一盏盏高低不一、造形各异的太阳能路灯产品整齐排列。
“在这打工也不累,帮着规整太阳能零部件,一个月工资2000多,家门口就业,方便俺回家照顾老人孩子。”在扶贫车间务工的贫困户刘加芬边忙活边说道。
自脱贫攻坚以来,莒县牢牢把握脱贫攻坚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性质,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稳定脱贫目标,聚焦贫中贫、困中困,精准施策、全面发力,推进资产收益、金额扶贫、孝德基金、务工就业、带动经营“五大增收措施”,实现多渠道增收。
针对不同贫困人口,该县实行差异化精准分配,首先保障、重点倾斜未脱贫人口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同时,推进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实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目前全县1102个村已开展工作,其中221个村完成改革任务,68个村进行了资产收益分红,58461名村民股东喜领分红3894万元。
该县通过富民农户贷、富民生产贷和小额扶贫信贷“委托经营、保底收益”模式等方式促进贫困群众增收。截至目前,发放各类金融扶贫贷款3.0946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群众8815户。
为解决贫困老年人养老和脱贫难题,该县创新推广“亲情宝”孝德基金,借助政府引导和子女主体作用,并通过子女上缴、社会捐资和县乡补助募集资金,将每月按照子女缴纳100元、县乡补助20元建立长效发放机制,惠及1万余名贫困老人,年可人均增收1440元,群众响应热烈,社会普遍赞誉。
同时,该县通过设立扶贫车间、提供公益岗位、鼓励和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吸纳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务工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前,全县58个扶贫车间吸纳84名贫困人口就业,优先从贫困户中招聘保洁员、养路员、水管员、护林员等。该镇坚持扶贫同扶技结合,不断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目前,共开展电子商务、种养殖技术等各类培训244次,先后帮助7796人实现就业、创业,其中贫困群众791人。
此外,该县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以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并通过“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形式,发展订单种植、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不仅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还切实促进贫困户脱贫。
新闻推荐
12月18日,莒县县派峤山镇张家阿疃村的“第一书记”何绍昌(左一)在“第一书记”心连心超市里,向顾客推销本村的农产品。该公益性超市位于莒县市中心,以乡镇为单位划分了6个营业区,现经营蜂蜜、...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