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杜辉升丁兆霞
“日出初光先照”的日照,今年的成绩分外耀眼。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为全省第一;集中获得多项高含金量的国家级荣誉,成功创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示范区,获全国综治领域最高奖“长安杯”,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
然而,两年前的日照却是另一番景象,主要经济指标全省垫底,部分指标甚至跌至建市以来最低点。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日照加速发展的原因何在?
肃风正纪铁腕治腐
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今年前10个月,日照港实现利税11.36亿元,增长43.8%;利润8.5亿元,增长84.3%,预计全年可实现利润10亿元,达到建港以来最好水平,归属母公司的利润10年来首次“由负转正”。
“日照港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日照港党委书记、董事长蔡中堂说。针对经济新常态下港口混乱的管理现状和持续低迷的效益状态,日照将政治生态整治的“第一拳”打向了日照港,成立高规格港口整顿改革领导小组,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深挖严查贪污腐败案件,严肃处理违纪人员,共立案120人,涉及高中层管理人员26名,10人被“双开”。
严查是为了刮骨疗毒,目的在于促进健康发展。改革领导小组同时推进港口内部机构、人事、薪酬体制等6项改革,全力推动港口发展重回正轨。如今,由乱而治后的日照港活力强劲迸发,多条国际班列、件杂货班轮航线等先后开通,向国际一流大港强港建设更进一步。
抓好党建是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日照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今年以来,317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已全部完成整顿转化;打掉恶势力集团4个、霸痞团伙65个,抓获集团、团伙成员305人;推出了“电视问政”栏目,市民直接向各级“一把手”问政,倒逼问题整改、作风转变;查处作风建设方面问题117起,处理240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5人。前10个月,日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639件,党纪政纪处分612人。
日照市的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一心一意谋事业、聚精会神抓发展、心无旁骛促落实的浓厚氛围迅速形成。12月初,记者在日照市“突破园区、聚力招引”现场观摩会上看到,一个个高精尖项目依次亮相,与会干部纷纷感叹:“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生怕自己的工作拖了后腿。”
刀刃向内破解难题
改革创新的经济生态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建市以来,日照市经济持续发展,但总体来看仍是一个“沿海欠发达”城市。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日照将改革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全力破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
针对经济总量小、结构差,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确定“1+3+N”工作思路,以“突破园区、聚力招引”头号工程为总抓手,打造改革、开放、创新三部引擎,推进一带一路路桥港口枢纽,培育先进钢铁制造、汽车整车等多个重大专项。前十月,日照市招引落地产业项目327个,到位资金303.1亿元;213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工175个,完成投资467亿元。
针对发展环境不优,在过去两年累计向区县下放39项、向园区下放141项市级管理权限的基础上,今年又下放97项;率先实施“35证合一”,承诺办理时限压缩95%;探索实行“容缺办理+并联审批”制度改革,要件容缺率达到53%;职员制、绩效工资制改革在5处省级以上园区落地,日照高新区管理体制得以调整理顺;打击逃废方面,共立案侦查56起,采取强制措施112人。两年来,共招引过5000万元的项目531个,到位资金667.7亿元,新增“四上”企业379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7家。
针对国有企业监管不规范、资产利用率不高问题。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属国有企业二级企业中已有41家完成混改;推动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至9月底,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23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30亿元、利润14.8亿元,新增融资25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4亿元。
针对县域经济薄弱,采取“成立一个高规格的组织领导机构;出台一个指导性强、含金量高、有创新、有突破的扶持政策;在每个区县召开一次现场办公会”的“三个一”举措,实施县域经济提升行动。上半年,日照两区两县的GDP增幅在全省137个区县均实现大比例上升,东港区居28位,上升107个位次;岚山区居第2位,上升103个位次;莒县居第3位,上升44个位次;五莲县居第23位,上升63个位次。
哪里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就向哪里动刀子,截至目前,日照市委深改组今年确定的243项改革任务已完成195项。
生态立市重整山河
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
经济上去了,环境没有落入跷跷板的另一端。日前,日照市成功入选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示范区,成为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全域规划、全域建设的海洋特色示范区。“陆海统筹、河海共治”“治海先治河、治水先绿山”的“日照模式”,被列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经验。
为遏制一度恶化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这一最突出优势,日照把生态作为立市之本,主动推出林水大会战、蓝天保卫战、清清河流行动等重大举措,以重整山河的决心,再造山清水秀美丽日照。
实施了“八大绿化工程”“六大兴水工程”,两年投资26亿元造林31.9万亩,林木绿化率达42.5%;水利投资40.6亿元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312项,城市日供水能力比两年前翻了一番;聚焦扬尘污染、燃煤污染、工业污染、机动车船污染、面源污染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综合整治攻坚行动。前三季度,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4.5%,同比提升11.1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全省第一,累计获得省级生态补偿资金2493万元,居全省第二位;全面建立四级河长体系,规划投资54.97亿元,治理河流1000公里,目前已完成投资20亿元;对矿山进行综合整治,将125处矿点整合压减为12处,推进生态恢复治理,“生态疤痕”加快修复。
良好的生态为旅游业发展带来机遇。前10个月,完成旅游重点项目投资111.2亿元,新签约旅游项目27个,签约金额369亿元。前三季度,接待国内游客3700多万人次,实现国内游客消费286.6亿元,旅游业正成为日照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一极。
政治生态、经济生态和自然生态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决定了地区发展的速度、质量和后劲。两年多来,日照以壮士断腕之志,重塑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改革创新的经济生态以及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实现了政治生态由乱到治,经济生态由疲转兴,自然生态由劣转优,“三个生态”实现共同发力,叠加效应加速释放,跑出了同频共振的“日照加速度”。
新闻推荐
本报莒县讯(通讯员夏梦雪)12月20日,莒县对2017年度第三批公共租赁住房进行公开摇号分配,符合公共租赁住房资格的11户家庭参加摇号,并全部配租成功。据悉,此次公共租赁住房为莒县建兴小区,参加配租家...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