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杜光鹏
在莒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干警刘治峰的人生字典里,没有休息的概念。从警13年,经他办理的治安案件超过210起,刑事案件超过520起,处置群体性事件13起,查处交通违法行为1300余起。他一直战斗在基层工作第一线,直到今年身负重伤。
今年2月20日晚,时任莒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特勤中队负责人的刘治峰,像往常一样带领10名同事在莒县浮来路与莒州路交汇处对东往西方向行驶车辆进行例行检查,检查过程中民警发现有一辆轿车在对向车道逆向行驶,最前方执勤交警示意其停车接受检查,该车司机非但没有配合,反而加大油门S线加速行驶“冲卡”。在绕过示意靠边停车交警后,轿车向第二道卡冲去,正在和同事等待车辆停下进行检查的刘治峰,见情况不对,急忙向两边的同事喊道:“快闪开”。话音未落,站在中间的刘治峰来不及躲闪,被撞飞到对向车道后失去知觉。
回想起当时的场景,辅警张立民还有些后怕,“当时刘队被撞飞后,幸亏对向车道车辆刹车及时,车轮离他的头仅剩半米。”
当晚,醒来后的刘治峰已躺在医院,“其他同事没事吧,没伤着其他群众吧?”在听说除了自己没别人受伤后,刘治峰舒了口气,对赶来的莒县交警大队教导员张坤吉说:“幸亏撞的是我,要是伤着其他人,该怎么向他们家人解释。”
说起刘治峰,和他相处过的领导、同事无不竖大拇指。“爱岗敬业、勤奋好学、团结同志。”这是他身边人对他的评价。“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从警13年,刘治峰先后从事过片警、刑警、特警、交警等多个警种,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带头作用。
2004年,29岁的刘治峰怀揣警察梦,通过社会公务员招考成为一名偏远山区派出所普通民警。由于不是科班出身,刘治峰便找来各种业务书刻苦钻研,同时不忘学习实战经验,一有机会便向老民警讨教实战经验。一年多的时间,刘治峰便从一个只能办理户籍业务的“户籍民警”,成为一名能准确快速处理警情的基层干警。
由于工作突出,2008年初刘治峰被调到刑警大队,其间刘治峰参与侦破和主办的案件多达数百起。
2009年深秋,莒县刘官庄镇发生一起恶性抢劫杀人案件。在线索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刘治峰连续15天昼夜奋战,摸排人数上万人,最终确认3人有重大作案嫌疑。在突击审讯中,刘治峰心细如发,又从口供中连带侦破盗窃案件30余起,将杀人、盗窃、销赃团伙一网打尽,23名嫌犯全部落网。一时间,刘官庄镇群众人人拍手称快。
2013年,因工作需要刘治峰被调到特警大队,在特警大队工作期间,他参与处置的13起群体性事件均得以圆满解决。
2014年7月26日,刘治峰的母亲突发脑溢血住进医院,时任特警的刘治峰正在50多公里外的乡镇上处理一起群体性事件。憋回眼泪、忍着牵挂,他在留守的5天内先后奔波于五莲、诸城等地取证,直到事件圆满解决,才匆匆赶回家中。
2016年,莒县交警成立特勤中队,重点解决酒驾、超载、超速、超限等重点突出问题,铁面无私吃苦耐劳的刘治峰成了中队负责人的最佳人选。
为打击酒驾等交通违法问题,刘治峰和同事们除白天正常上班,夜间以每周最少三次的频率组织在城区重要路段进行检查。为了防止亲友讲情,刘治峰要求行动前所有人员必须关闭手机,查处结束当晚所有数据必须录入系统。
“很多人一开始都不理解他,同学得罪了,亲戚也得罪了。”刘治峰的妻子李晓燕说。
在刘治峰和同事们的努力下,2017年莒县城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21.05%。而他本人却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中身负重伤。
被撞后,经检查刘治峰右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左膝关节3条韧带断裂,前额划伤,呈现长约12厘米、触及额骨的伤口。
在经过数次手术后,2017年4月刘治峰来到康复医院进行康复,常人很难想象到对一个两条腿都出现肌肉萎缩已无法走路的人来说,进行韧带拉伸康复是怎样一种痛苦。
“康复师给我掰完韧带后,我就需要换身衣服,太疼了,汗水把衣服都湿透了。”回想起康复过程,刘治峰说,“有很多受伤的,受不了那个疼,最终放弃了。”
8月底,刘治峰离开康复医院回家康复,医生建议他先在家恢复八九个月再考虑上班。但知道单位工作繁忙人手不足的刘治峰,回到家后自己忍痛加紧锻炼恢复,在双腿能自己行走时,便向单位提出申请回到公安一线岗位。
“虽身负重伤,但警察的使命担当没有变”。11月21日,在家恢复不到3个月的刘治峰,步履蹒跚却又坚定地走上自己新的工作岗位——莒县公安局经侦大队三中队。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孙绪民)为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莒县碁山镇第二小学多措并举,切实提升教师幸福感。?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积极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为困难教师...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