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罗从忠通讯员殷文龙报道
本报日照讯“姐姐明年就考大学了,我也马上初中毕业,我们的日子会好起来的!”莒县桑园镇桑庄村15岁的小修达安慰母亲说。由于父亲因病去世,小修达和姐姐、爷爷都只能靠母亲一人养活。受益于“一档四全”教育扶贫工作机制,他们得以继续在学校学习,每人每年都能获得当地政府发放的补助3000元,学校还为其申请了寄宿生生活补助1250元。
所谓“一档四全”,就是日照市实施的以建立管理档案为基础,对贫困学生全过程帮扶、全学段资助、全方位关爱、全覆盖就业的“一档四全”教育扶贫工作机制,确保贫困家庭学生有学上、能上学、上好学、保就业,拥有健全人格、健康心理,有效阻断贫困向下一代传递链条。全市现有8605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部纳入教育扶贫帮扶救助体系。
学校间结对帮扶与师生间接力帮扶构建起的全过程帮扶体系,让无缝对接成为可能。日照市按照“以城带乡、城乡一体、整体帮扶、共同发展”的思路,在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学研究、师资培训、项目合作、文化建设、学生结对等方面构建城乡学校帮扶机制,促使援助学校与受援学校一体化发展。目前,各区县均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全面启动结对帮扶工作,全市共有37所城镇优质学校与80所受援学校结成对子,其中省、市扶贫工作重点村中小学结对率达到100%。针对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日照市根据学生学业涉及不同阶段、不同学校的特点,开展学校班主任与贫困学生“结对帮扶”活动,并根据学生就学阶段变化动态调整帮扶教师,实现接力帮扶。
在落实国家、省资助政策的基础上,日照市设立教育扶贫资助专项资金,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困难学生全覆盖资助体系。学前教育阶段免保教费;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及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每人每年补助生活费3000元;高等教育(含高职)阶段,每人每年补助生活费6000元并全额补助学费。去年以来,日照已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发放市级补助资金3242万元。
教育部门坚持教书与育人两项工作同时抓,不断强化贫困学生的理想、道德、情操培养;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部门行业优势,强化关爱平台建设,大力开展情感沟通、心理疏导、学业辅导、特长培养、课外关护等活动。全市已建成留守儿童活动站170处;开办“小草学堂”62处,覆盖43个乡镇街道、62个村居社区,参与大学生志愿者1800余人次,亲情关爱贫困学生9800余人次;“牵手关爱”行动今年配备“爱心家长”497名,帮扶950名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贫困留守儿童。
确保贫困家庭学生就业,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保障性手段。日照市实施“小白杨”行动,组织初、高中毕业未升入高一级学校而又没有工作技能的贫困学生,到职业技术培训基地接受技能培训,学习电工、电焊工、数控车工、汽车维修、计算机操控等专业技能。目前,全市“小白杨”技能培训基地已发展至6所,培训“小白杨”学员324名,已毕业的“小白杨”学生全部实现稳定就业。日照市还为困难学生安置就业、助推创业。根据贫困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岗位职责需求,人社部门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建立特岗解困信息库,强化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开设创业服务“绿色通道”,建设扶贫创业项目库,充分发挥创业大学生和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等载体服务功能,开展“创业导师+贫困家庭新生代劳动力”创业扶贫,降低门槛,全程代办,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和创业补贴政策。
新闻推荐
12月25日,在莒县果庄镇鑫垚食用菌合作社内,社员正忙着采摘刚长出来的滑子菇。该合作社拥有自属滑菇种植基地30亩,目前投资600万元,建成占地2800平方米的智能恒温库出菇房两座、智能调温养菌...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